《送朔方何侍郎》

时间: 2025-01-11 16:45:45

闻道云中使,乘骢往复还。

河兵守阳月,塞虏失阴山。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朔方何侍郎
闻道云中使,乘骢往复还。
河兵守阳月,塞虏失阴山。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

白话文翻译:

听说云中派来了使者,乘着骏马来回奔忙。
河流的士兵守卫着阳光明媚的月亮,边塞的敌人失去了阴山的庇护。
曾经拜任职务时跟随骠骑,铭刻下的功勋不逊色于班级之中。
转眼间听到受降的日子,歌舞声响彻进入了萧关。

注释:

字词注释:

  • 闻道:听说,得知。
  • 云中使:指云中地区的使者。
  • 乘骢:骑着骏马。
  • 河兵:指驻守河流的士兵。
  • 阳月:阳光下的明月,象征美好时辰。
  • 塞虏:边境的敌人。
  • 阴山:阴山,古代地名,指北方的山脉。
  • 拜职:被任命为官职。
  • :指骠骑,战马。
  • 铭功:铭刻功绩。
  • 受降日:敌军投降的日子。
  • 萧关:古代边关,象征边境的防线。

典故解析:

  • 云中使:可理解为边疆的使者,象征着国家的外交与军事活动。
  • 骠骑:古代骑兵的象征,体现出军人的勇猛与功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景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知名于诗歌创作,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作品风格多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对边疆的重视与保护之际,反映了当时对军事和外交的关注。送别何侍郎,表达了对他前往边疆的祝福与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边塞图景,既有对边疆军事状况的描写,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头的“闻道云中使”引入了诗的主题,显示出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切与思考。接着,诗人描绘了边防士兵的坚守和敌人失利的场景,表现了国家安危与和平的希望。

诗中“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一句,既是对何侍郎过去功绩的赞美,也暗示出他在新的岗位上将继续努力,彰显出忠诚与责任感。最后一句“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将诗的情绪推向高潮,预示着和平与胜利的到来,传达出一种乐观且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士兵和友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英雄气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道云中使:引入信息,传递出国家对外关系的动态。
  • 乘骢往复还:描绘使者奔忙的形象,象征着外交的复杂。
  • 河兵守阳月:强调驻守边疆的士兵,表现出他们的忠诚与坚守。
  • 塞虏失阴山:暗指敌人的失败,反映出国家的安宁。
  • 拜职尝随骠:表达对何侍郎过去的信任与赞美。
  • 铭功不让班:体现出士兵们的英勇与不屈。
  • 旋闻受降日:预示着和平的来临,传达出希望。
  • 歌舞入萧关:描绘出欢庆的场面,体现出人们的喜悦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云中使”隐喻外交官,体现出其重要性。
  • 夸张:如“歌舞入萧关”,强调胜利后的欢庆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对国家边疆的关心与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对和平与胜利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与责任的赞美,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中使:象征外交与和平。
  • 骢马:代表勇敢与奔放。
  • 阳月:象征光明与希望。
  • 阴山:暗指敌人及险恶环境。
  • 歌舞:象征胜利与欢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云中使”指的是谁? A. 军人
    B. 外交使者
    C. 商人
    D.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塞虏”指的是?
    A. 边境的敌人
    B. 友好的邻国
    C. 商人
    D. 士兵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个人情感
    B. 国家边防与志士
    C. 自然景观
    D. 生活琐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比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写边塞情怀,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个人的志向。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但前者更注重历史背景与忠诚,而后者则强调豪放与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