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时间: 2025-01-11 14:2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鶺鴒有旧曲,调苦不成歌。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
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
白话文翻译:
蓝田山庄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宿营。
黄鹂鸟虽有旧曲,但唱得如此苦涩,无法成歌。
我自叹兄弟少,常常感叹离别之多。
你在寻找通往北京的路,而我则在南山的小屋中安卧。
泉水在傍晚时更显幽咽,秋天的云彩依然巍峨高耸。
药栏边我听见蝉声啼鸣,书幌下看到鸟儿飞过。
愁苦降临,愿意安然入睡,但如何能如同乡梦一般?
注释:
- 鶺鴒:黄鹂鸟,常用来象征孤独或离别。
- 调苦不成歌:唱得难以成曲,表达了悲伤与失落。
- 尔:你。
- 予:我。
- 阿:小屋、庵堂。
- 泉晚更幽咽:傍晚时泉水声更显得幽静而哀怨。
- 药栏:指药草的栅栏,常与自然景色结合。
- 甘寝:愿意安然入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京,号平原,唐代诗人,出生于河南,曾任翰林院编修,作品以古诗见长,风格清新。其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独宿蓝田山庄时,表达了他在离别后的孤独心情,以及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开始的“鶺鴒有旧曲,调苦不成歌”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苦闷,黄鹂的歌声虽是旧曲,却无法带来快乐,反而引发更多的思绪。接着诗人自叹兄弟少,常常感叹离别之多,表现出对亲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以“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来表现宁静的山庄夜晚,泉水的声音在傍晚显得更为幽静,给人一种孤独的氛围,而高耸的云彩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或希望。接下来的“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中的细腻之处,蝉声与飞鸟相映成趣,寄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最后一句“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愁苦的无奈与逃避,但又无法真正逃避的心态,引发读者的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景色优美,体现了唐诗的典雅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鶺鴒有旧曲,调苦不成歌:黄鹂虽有往日的曲调,但唱得苦涩,因此无法成歌,暗示着诗人的心情。
- 自叹兄弟少,常嗟离别多:对兄弟的缺乏感到遗憾,时常感叹离别的痛苦。
-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你在寻找去北京的路,而我则在南山的小屋中独自安卧。
- 泉晚更幽咽,云秋尚嵯峨:傍晚的泉水声更显得幽静,秋天的云彩依旧高耸。
- 药栏听蝉噪,书幌见禽过:在药栏边听到蝉鸣,而书幌下看到鸟儿飞过。
- 愁至愿甘寝,其如乡梦何:愁苦降临,希望能安然入睡,但如何能如乡梦一般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鹂的歌声比作诗人的心情,传达了孤独的感受。
- 拟人:泉水的声音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在句子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传达了对离别、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鶺鴒:象征孤独与离别,黄鹂的歌声与诗人的心情形成对比。
- 泉水:象征宁静而又哀怨的心境。
- 云:象征遥远的理想与希望。
- 蝉鸣:传达出夏日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燕子
- B. 黄鹂
- C. 麻雀
- D. 夜莺
-
“尔寻北京路,予卧南山阿”这句中的“尔”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朋友
- C. 自然
- D. 兄弟
-
诗中表现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离别与孤独
- B. 自然的美丽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
- B. 黄鹂
- B. 朋友
- A. 离别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
- 《春望》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与离别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友谊与前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在孤独中追忆历史,与《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的孤独情绪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