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59:24

杯底潜蛇影,门阴集戴鵀。

玉楼新记就,石椁旧名沉。

箧有封峦札,籝无遗子金。

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读王文公挽歌二首》

杯底潜蛇影,门阴集戴鵀。
玉楼新记就,石椁旧名沉。
箧有封峦札,籝无遗子金。
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

白话文翻译:

杯底映出隐约的蛇影,门阴处聚集着戴着帽子的鸟。
玉楼上的新字迹刚刚完成,石棺里的旧名已然沉寂。
箱子里有封存的信札,笼子里没有留下金子。
马鬣被寂寥地封存,秋色映衬着清净的松林。

注释:

字词注释

  • 杯底:指酒杯的底部,暗示饮酒时的情景。
  • 潜蛇影:隐约可见的蛇的影子,常象征阴险或潜在的危险。
  • 戴鵀:戴着帽子的鸟,可能指代某种神秘或特殊的鸟类。
  • 玉楼:象征高贵华丽的建筑,通常用以指代美好的环境或人。
  • 石椁:石制的棺材,象征死亡和安息。
  • 封峦札:指封存的信件或文书,可能暗示着未了的事。
  • :笼子。
  • 秋色净松林:秋天的色彩映衬着清静的松树林,象征着凋零和宁静。

典故解析: “王文公”可能指代历史上的王安石,他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挽歌通常用以表达对亡者的悼念,体现出诗人对其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性格严谨,重视历史的研究和对后世的影响。

创作背景: 本诗是为了悼念王安石而作,表达了对其深切的怀念和哀悼之情。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诗中通过描写环境和景象,传达出一种对逝去时代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王文公的怀念。诗的开篇以“杯底潜蛇影”引入,暗示了喝酒时的寂寞和思念之情。接着“门阴集戴鵀”,通过鸟的意象传递出一种孤独与静谧,仿佛在描绘着逝去的时光。

“玉楼新记就”与“石椁旧名沉”的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玉楼代表着辉煌的成就,而石椁则是生命的终结,暗示着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无奈。

“箧有封峦札,籝无遗子金”,封存的信札和空空的笼子,似乎在讲述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失落,金子象征着价值和财富,而这里的失去则让人感到惋惜。

最后两句“寂寥封马鬣,秋色净松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苍凉的氛围,秋天的景色与松林的清净,带给人一种深沉的反思与哀伤。

整首诗不仅是对王文公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杯底潜蛇影”:通过酒杯底部的蛇影,表现出一种隐秘的忧郁和潜在的危险,暗示着人们对过往的反思。
  2. “门阴集戴鵀”:阴影中的鸟群暗示着孤独与寂静,反映出内心的孤寂。
  3. “玉楼新记就”:新近的记载代表着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
  4. “石椁旧名沉”:历史的沉淀,死亡的必然,带来对生命的思考。
  5. “箧有封峦札”:信件的封存象征着未了的情感和无法传达的思念。
  6. “籝无遗子金”:空荡荡的笼子暗示着失去和遗憾。
  7. “寂寥封马鬣”:马的鬣被封存,暗示着逝去的光辉和英雄的谢幕。
  8. “秋色净松林”:秋天的宁静和松林的清雅,表现出一种清幽的美感与深沉的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蛇影”暗示潜在的危险与忧虑。
  • 对仗:如“玉楼新记就,石椁旧名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秋色、松林等意象传达出宁静和思考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怀念王文公,反映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杯底:象征饮酒与回忆。
  • 潜蛇:暗示潜在的忧伤与危险。
  • 玉楼:象征荣华与记忆。
  • 石椁:象征死亡与沉寂。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凋零。
  • 松林:象征宁静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杯底潜蛇影”意指: A. 快乐的回忆
    B. 隐秘的忧伤
    C. 繁华的生活
    D. 自由的象征

  2. “石椁旧名沉”表达的情感是: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历史的回顾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生命的庆祝

  3. 诗中用来描述秋天的意象是: A. 春花
    B. 夏雨
    C. 秋色
    D. 冬雪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二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生命的反思,但杜甫更倾向于社会现实的描绘,而司马光的这首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司马光《资治通鉴》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