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又一体·集南唐李后主句》

时间: 2025-01-27 04:18:36

蓬莱苑闭天台女,蝶翻轻粉双飞。

荫花楼阁漫斜晖。

别来春半,留待舞人归。

雕阑玉砌应犹在,新愁往事无穷。

莫翻红袖过帘栊。

暂时相见,昨夜梦魂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蓬莱苑闭天台女,蝶翻轻粉双飞。
荫花楼阁漫斜晖。别来春半,留待舞人归。
雕阑玉砌应犹在,新愁往事无穷。
莫翻红袖过帘栊。暂时相见,昨夜梦魂中。

白话文翻译:

蓬莱的园子里关着天台的女子,轻盈的蝴蝶在鲜艳的花瓣上翩翩起舞。
花荫掩映下的楼阁,在斜阳的照耀下显得悠然。自从分别已有一半春天,
不妨等到舞者归来的时候。雕刻的栏杆和玉砌的台阶应该依旧在,
然而新愁往事却无穷无尽。不要用红袖轻轻掀起帘子,
暂时相见的时刻,只是在昨夜的梦中。

注释:

  • 蓬莱苑: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和理想的地方。
  • 天台女:指天台山上的女神,寓意美丽的女子。
  • 蝶翻轻粉:形容轻盈的蝴蝶在花间飞舞,暗示着爱情的轻柔和美好。
  • 荫花楼阁:花木繁盛的楼阁,象征着幽静的环境。
  • 雕阑玉砌: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用玉石铺成的地面,展现富贵和美丽的场景。
  • 红袖:指女子的衣袖,象征温柔和细腻的情感。
  • 梦魂中:梦中的灵魂,暗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相见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庆焘(1886年-1956年),近现代诗人,生于福建,曾留学日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创作风格多样。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内容常涉及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庆焘对南唐李后主的诗句进行再创作的基础上,表现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又一体·集南唐李后主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便以“蓬莱苑闭天台女”引入,勾勒出一幅神秘而美丽的场景,渗透着仙境般的氛围,激起读者的好奇。接着“蝶翻轻粉双飞”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柔美与生机,象征着爱情的甜美与脆弱。

诗中“别来春半,留待舞人归”一语,流露出离别的伤感,春天已过一半,思念愈发浓烈。此时,雕阑玉砌依旧存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愁往事无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记忆的沉重。最后的“暂时相见,昨夜梦魂中”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梦中的相见既是对现实的逃避,又是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展现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蓬莱苑闭天台女”: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女子,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2. “蝶翻轻粉双飞”:以蝴蝶的轻盈比喻爱情的甜美与短暂。
  3. “荫花楼阁漫斜晖”:描绘出温暖的春日余晖,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4. “别来春半,留待舞人归”:表达了对分离的感慨与对重聚的期待。
  5. “雕阑玉砌应犹在”:提示尽管环境依旧,但内心的愁苦却难以消散。
  6. “新愁往事无穷”:强调对往昔的无限怀念与无法释怀的忧愁。
  7. “莫翻红袖过帘栊”:劝诫不要轻易触碰过去的回忆,暗示与现实的距离。
  8. “暂时相见,昨夜梦魂中”:揭示了梦境中重聚的情感,反映出对爱情的深切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轻盈的蝴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 拟人:将春日的斜晖与环境赋予感情,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爱情的惆怅,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浓烈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代表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象征爱情的轻盈与脆弱,暗示着美好和幻灭。
  • 春半: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离别后的思念,暗含生命的轮回。
  • 雕阑玉砌:象征美好事物的存在与珍贵,反映出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蓬莱苑”代表什么? A. 仙境
    B. 战场
    C. 城市
    D. 森林

  2. “蝶翻轻粉双飞”中,“蝶”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爱情
    C. 财富
    D. 自由

  3. 诗中提到的“新愁往事无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忧愁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后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温庭筠《燕子楼》

诗词对比:

  • 李后主《虞美人》与吴庆焘的此诗在对失去的爱情与美好时光的怀念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以春花秋月的变迁表现离愁,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对过往的追忆,二者皆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精粹》
  • 《近现代诗歌流派与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