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戊辰上元黄子余席上,时未有月)》
时间: 2025-01-11 14:5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雨初收,晚风微度,万家帘卷青烟。
暗尘随马,人物似神仙。
试问天公借月,天须放明月教圆。
应移下,广寒宫殿,灯火接星躔。
卢川。元古郡,当时太守,宾从俱贤。
到如今井邑,歌吹喧阗。
花下红妆卖酒,时相遇曲水桥边。
谁知道,山城父老,重见中兴年。
白话文翻译:
初春的细雨刚刚停歇,晚风轻轻拂过,千家万户的帘子卷起了青色的烟雾。
尘土随着马蹄飘散,人物的身影如同神仙。
我试着问天公能否借来明月,天必然会放下明月来教我们团圆。
也许会移下那广寒宫殿,灯火与星辰相接。
卢川,元古郡的太守,在当时的宾客之中都是贤良之士。
如今在井邑,歌声和乐器声喧闹不止。
花下的红妆女子在卖酒,偶尔在曲水桥边相遇。
谁能知道,山城的父老,重见了中兴之年。
注释:
- 宿雨:前一夜的雨。
- 晚风微度:傍晚的微风轻轻吹拂。
- 万家帘卷青烟:形容万户人家的窗帘卷起,青烟袅袅。
- 人物似神仙:形容经过的人如同神仙般清逸。
- 试问天公借月:试问天帝能否借给我明月。
- 广寒宫殿:指月亮上的宫殿,传说中的嫦娥居所。
- 灯火接星躔:灯光与星星交相辉映。
- 红妆:指打扮得很美的女子。
- 曲水桥边:指曲水流觞,古代饮酒作乐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字希元,号云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作品风格多样,以豪放和清新见长。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富有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戊辰上元之际,正值春天,作者在欢聚的席间感慨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回顾。
诗歌鉴赏:
《满庭芳》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感。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初春傍晚的宁静美好场景,细腻地描绘了宿雨初收后的清新气息和万家灯火的温馨。诗人以“试问天公借月”这一句引入对月亮的思考,表现出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顾了历史,提及卢川和元古郡的太守,表现出对当时贤人的羡慕和对现状的感慨。最后两句提到曲水桥边的相遇,富有生活气息,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友好,令人向往。
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使得作品不仅有形象的美感,也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宿雨初收,晚风微度:描绘了春天细雨停后,晚风轻拂的温和气候。
- 万家帘卷青烟:表现出千家万户生活的气息,青烟袅袅。
- 暗尘随马,人物似神仙:通过马蹄扬起的尘土,描摹出人们如同神仙般的飘逸。
- 试问天公借月,天须放明月教圆:诗人向天帝借月,表达出对团圆的向往。
- 应移下,广寒宫殿,灯火接星躔:想象月亮从广寒宫落下,灯光与星星相映。
- 卢川。元古郡,当时太守,宾从俱贤:提到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才华,表达对贤人的钦佩。
- 到如今井邑,歌吹喧阗:描绘当今井邑的繁华景象。
- 花下红妆卖酒,时相遇曲水桥边:描写生活中的美好场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相遇。
- 谁知道,山城父老,重见中兴年: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重见繁荣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人物似神仙”,将人比作神仙,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拟人:如“灯火接星躔”,灯火与星辰似乎在对话,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感,增强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事的回顾,表达出对团圆、幸福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宿雨:象征着旧事物的结束与新生活的开始。
- 明月:象征团圆与希望。
- 灯火:象征温暖与人情。
- 红妆: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欢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天气是怎样的? A. 阳光明媚
B. 雨后初晴
C. 寒风刺骨
D. 暴风骤雨 -
诗中提到的“广寒宫殿”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的居所? A. 孟姜女
B. 嫦娥
C. 牛郎织女
D. 西游记的唐僧 -
诗中“灯火接星躔”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A. 夜空中星光璀璨
B. 灯火辉煌的宴会
C. 人们在河边嬉戏
D. 月亮高悬的夜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表达对团圆和明月的思考。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反映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庭的《满庭芳》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月亮和团圆的思考,但王庭更强调生活的细腻与温暖,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与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庭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