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23 17:19:13

小楼记得初相见。

数语今生断。

槐宫蝶影唤前尘。

却误芳期难续旧时恩。

劫波历尽翻成客。

咫尺千山隔。

倦魂无泪祭春归。

拚化一天红雨缀斜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楼记得初相见。数语今生断。槐宫蝶影唤前尘。却误芳期难续旧时恩。劫波历尽翻成客。咫尺千山隔。倦魂无泪祭春归。拚化一天红雨缀斜晖。

白话文翻译:

在小楼中,依然记得我们初次相见的时候。那几句轻言细语,如今却成为了生命中无法再续的断片。槐花下的蝴蝶影子,唤醒了往昔的回忆,却又错误地将美好的时光推向了无法延续的结局。经过无数波折,最终我成为了他乡的客人。即使相隔不远,心灵却如千山万水般遥远。疲惫的灵魂没有眼泪来祭奠春天的归去,只能拼凑出一片红雨来装点斜晖。

注释:

  • 小楼:指的是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记忆和过往。
  • 数语今生断:几句轻言细语,如今已无法再续,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遗憾。
  • 槐宫:槐树的宫殿,象征着美好回忆的场所。
  • 蝶影:蝴蝶的影子,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短暂的爱情。
  • 劫波历尽:经历了许多波折与磨难。
  • 咫尺千山隔:即使相隔不远,心灵却如同千山万水般遥远。
  • 倦魂无泪:疲惫的灵魂,内心感到无奈与伤感,没有泪水来表达。
  • 红雨缀斜晖:用红色的雨水装点即将落下的阳光,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谷海鹰是当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展现了对生命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创作于一个对过往感慨的时刻,诗人通过对初相见的回忆,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惋惜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代人的情感困境。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一首充满哀伤与怀旧情感的诗。诗人以“小楼记得初相见”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回忆的空间。这里的小楼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承载着那段美好的初见时光。接着,诗人用“数语今生断”表达了对过往的无奈与遗憾,几句简单的话语如今却成为无法再续的断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脆弱。

在对槐宫蝶影的描绘中,诗人使用了意象,蝴蝶象征着美好和短暂,暗示了美好的回忆如同蝴蝶般易逝。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更为沉重的情感,强调了经过无数波折后,自己变成了“客”,这不仅是对生活境遇的感慨,也是对内心孤独的深刻揭示。

整首诗以“倦魂无泪祭春归”作为情感的高潮,表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同时“拚化一天红雨缀斜晖”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最后寄托与留恋。总体来看,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上,都展现了当代诗人对生命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楼记得初相见: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唤起了初次相遇的甜美记忆。
  2. 数语今生断:短短几句言语,如今成了无法再续的遗憾。
  3. 槐宫蝶影唤前尘:蝴蝶在槐树下飞舞,唤起了往昔的回忆。
  4. 却误芳期难续旧时恩:美好的时光却因为误解而无法继续。
  5. 劫波历尽翻成客: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变成了他乡的客人。
  6. 咫尺千山隔:即使相隔不远,心灵却如千山万水般遥远。
  7. 倦魂无泪祭春归:疲惫的灵魂没有泪水来祭奠春天的归去。
  8. 拚化一天红雨缀斜晖:努力用红色的雨水来装点即将落下的阳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阴”比作“红雨”,暗示美好时光的留恋。
  • 拟人:赋予“倦魂”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初相见的怀念,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无奈,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伤感与孤独,最终发出对美好时光的深切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楼:象征着温馨与记忆的空间。
  • 蝶影:美好与短暂的象征,代表对爱情的怀念。
  • 红雨: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对往昔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谷海鹰
    D. 白居易

  2. 在诗中,小楼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温馨的记忆空间
    C. 未来的希望
    D. 遥远的梦想

  3. “倦魂无泪祭春归”中的“春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离去
    C. 春天的节日
    D. 春天的景象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 李清照的《如梦令》,探讨了爱情的甜美与苦涩。

诗词对比:

  • 比较谷海鹰与李清照的作品,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但谷海鹰更注重现代人对爱情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抒发女性对爱情的细腻感受。通过这种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谷海鹰的诗集及相关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