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作诗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7:07:20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

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

意思解释

黎阳作诗三首 其三

原文展示: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
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

白话文翻译:

千骑的马队如随风飞舞,万骑的骑兵正如龙腾飞跃。
金鼓声震动天地,刀枪纷飞交错。
白色的旄头像素色的彩虹,红色的旗帜在阳光下闪耀。
追念太王的德行,大家都知道他的功绩。
穿越万年的森林,走过每一步来到黎阳。

注释:

  • 千骑:形容骑兵众多。
  • 风靡:形容骑兵如风般轻快而迅速。
  • 龙骧:比喻骑兵的气势如龙般昂扬。
  • 金鼓:象征战争的鼓声,震耳欲聋。
  • 白旄:古代军旗,通常用白色帆布制成。
  • 朱光:形容红色的旗帜在日光下的光辉。
  • 太王:指历史上有德行的王者,通常是指周文王。
  • 经历万岁林:指穿越时间的长河,象征历史的积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诗歌、散文见长,风格多样,尤以赋和诗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三国时期,反映出当时的战争气氛和英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德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骑兵阵列的壮观和战争的激烈,表现了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诗人以“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开篇,展现出骑兵的气势磅礴,生动地描绘出壮丽的战争场面。接着,金鼓声的震动不仅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还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白旄和丹旗的描写,则使整个场景更加色彩斑斓,充满活力。最后两句“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则引入了历史的维度,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整首诗既有气势,又有深度,体现了曹丕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描绘骑兵如风般迅捷,气势如龙,展现出骑兵的壮丽。
    •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金鼓声震动四方,武器交错,象征战争的激烈。
    • “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白色的军旗如彩虹,红色的旗帜在阳光下闪耀,描绘出色彩斑斓的战场景象。
    • “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追念有德的王者,众人都知道其功德,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穿越历史的长河,走到黎阳,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传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骑兵比作风和龙,增强气势。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军旗、骑兵、鼓声等意象,传达出战斗的壮丽与英雄气概。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也传达了对历史人物德行的敬仰,最终形成对理想领导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骑兵:象征勇敢和力量,表现出战争的豪迈。
  • 金鼓:代表战争的号角,传达激烈的战斗气氛。
  • 旄头和旗帜:象征军队的威严和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骑随风靡”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战斗的残酷
    • B. 骑兵的快速
    • C. 历史的积累
    • 答案:B. 骑兵的快速
  2. “白旄若素霓”中的“白旄”指的是什么?

    • A. 战马
    • B. 军旗
    • C. 武器
    • 答案:B. 军旗
  3. 诗中提到的“太王”是指谁?

    • A. 曹操
    • B. 周文王
    • C. 刘备
    • 答案:B. 周文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将进酒》
  2. 杜甫的《兵车行》

诗词对比

  • 曹丕的《黎阳作诗三首 其三》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但曹丕更多地聚焦于历史和德行,而李白则注重个人的豪情和饮酒作乐的场景。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陈寿
  2. 《魏晋诗歌研究》——某学者著作
  3. 《中国古代诗歌选》——选编集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黎阳作诗三首 其三》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