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13:10意思解释
古梅二首
作者: 萧德藻 〔宋代〕
原文展示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白话文翻译
湘妃站立在冰冷的蛟龙背上,海面上的月亮冷冷地挂在珊瑚树枝上。
那丑陋的梅花竟令人惊叹,它的妩媚之姿,只有在清晨寒意中才能体会。
百千年 moss 依附在枯树上,三两点春光照耀着老枝。
绝壁上的笛声难以传来,只担心斜阳下冻蜂知道它的存在。
注释
- 湘妃: 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梅花有密切关系,常用以象征梅花的傲然与孤高。
- 冻蛟脊: 冻结的蛟龙的背部,形容寒冷的环境。
- 海月: 指海面上的月亮,象征冷清的夜晚。
- 丑怪: 指梅花的外形,虽然看似丑陋却有其独特魅力。
- 晓寒: 清晨的寒冷,暗示梅花的孤独与坚韧。
- 藓: 苔藓,生长在老树上,象征时间的流逝。
- 绝壁: 陡峭的山壁,暗示一种孤立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德藻,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哲理,体现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梅花表达对孤独与美的深刻理解,寄托了复杂的情感和哲思。
诗歌鉴赏
《古梅二首》以梅花为题材,通过对梅花在寒冬中生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与美的思考。开头以“湘妃危立冻蛟脊”引入,描绘出一种孤高而又冷清的氛围,暗示梅花在寒冷中不屈的姿态。接下来的“海月冷挂珊瑚枝”则通过月亮与珊瑚的对比,增强了孤独感与寒冷的意象。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以“丑怪惊人能妩媚”来反映梅花的外表与内涵,尽管外表不佳,却能引人注目,这一矛盾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最后两句则引入音律的意象,表现出即使在绝壁之上,也有笛声的回响,象征着生命中美好声响的微弱存在。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妃危立冻蛟脊: 描绘梅花如同湘妃一般,傲然屹立在冰冷的蛟龙身上,象征着梅的高洁与不屈。
- 海月冷挂珊瑚枝: 月亮在寒冷的海面上,映照出梅花的孤寂,增强了冷清的氛围。
- 丑怪惊人能妩媚: 梅花虽然外表丑陋,却能吸引人,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 断魂只有晓寒知: 清晨的寒冷是唯一理解梅花孤独与坚韧的存在。
- 百千年藓著枯树: 通过描绘苔藓和枯树,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持。
- 三两点春供老枝: 春天的温暖照耀着老枝,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绝壁笛声那得到: 疑问笛声在孤绝的环境中难以传达,表现孤独感。
- 只愁斜日冻蜂知: 斜阳下的寒冷令人担忧,暗示生命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拟人: “晓寒知”将寒冷拟人化,赋予情感。
- 对仗: 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 比喻: 用“湘妃”与“蛟脊”比喻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传达了对生命坚韧与抗争美的赞美,表现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与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代表高洁与坚韧的象征。
- 寒冷: 反映出孤独与不易的生存环境。
- 笛声: 代表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尽管微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湘妃”指的是哪个象征?
- A. 高洁与傲然
- B. 丑陋与孤独
- C. 暖春的象征
-
诗中的“晓寒”有什么含义?
- A. 代表温暖
- B. 代表孤独与理解
- C. 代表繁华
-
诗人通过梅花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命的坚韧与美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寒梅》 - 陆游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 着重描绘梅花在寒冬中坚强生长,与萧德藻的诗意相近,皆表达了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 陆游的《寒梅》: 虽然同为梅花,但更多关注于人对梅的情感寄托,体现了对生活的坚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 《梅花文化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梅二首》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