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老松老鹤各一首》
时间: 2025-02-04 16:35:40意思解释
赋得老松老鹤各一首
原文展示:
山秃林疏万窍风,独全晚节傲严冬。
老惟交此三益友,梦不贪渠十八公。
青帝行将转邹律,苍官何必爱秦封。
树根定有苓堪掘,造物方当寿此翁。
白话文翻译:
山上光秃秃的,树林稀疏,风从万窍中吹过,
我独自保持高洁的品节,傲立在严冬的风雪中。
年老时只与这三位益友交往,
梦中不会贪图那些权贵的荣华富贵。
青帝(春天的神)即将转向邹律(春天的节令),
苍官(秋天的神)何必要爱恋秦朝的封地?
树根下肯定有珍贵的药材可供挖掘,
造物主正是应当让这位老翁长寿。
注释:
- 山秃:指山上树木稀少,光秃。
- 晚节:指老年时的品德和节操。
- 十八公:指古代权贵,代表贪恋权势的人。
- 青帝、苍官:分别指春天和秋天的神灵。
- 苓:指一种可食用的药材,象征珍贵之物。
- 造物:指自然或造物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天池,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尤以豪放及婉约见长。他的诗歌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以老松与老鹤为喻,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高洁品德的坚守。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赋得老松老鹤各一首》以“老松”和“老鹤”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首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凛冽,山秃林疏的景象不仅让人联想到孤独,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坚韧。诗人自豪于“晚节”,即使在严寒中也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展现了他坚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对“益友”的珍视,表现了他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以及对权贵生活的拒绝。这种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诗的最后两句则引入了自然的象征,树根中可能藏有的苓,暗示着生活中潜藏的宝贵,强调了即便年老,也应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享受自然的馈赠。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整,更在意境上达到了高远的境界,体现了刘克庄深厚的诗歌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秃林疏万窍风:点明环境的荒凉,暗示孤独感。
- 独全晚节傲严冬:表明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高洁的品格。
- 老惟交此三益友:强调老年人应珍视真正的朋友。
- 梦不贪渠十八公:表明对物质欲望的拒绝。
- 青帝行将转邹律:暗示春天的来临,象征生命的循环。
- 苍官何必爱秦封:质疑对权力的执着。
- 树根定有苓堪掘:暗示生活中珍贵的东西往往藏于不显眼的地方。
- 造物方当寿此翁:期望长寿,强调生命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松和老鹤比作自身,强调坚韧不拔的精神。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老年生活的思考,强调在岁月的流逝中保持高洁的品德和真挚的友谊,同时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意象分析:
- 老松:象征坚韧和高洁的品德。
- 老鹤:象征智慧和长寿。
- 寒冬:象征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 苓:象征生活中的珍贵事物,暗示内心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老年生活的反思
C. 对金钱的追求 -
“青帝行将转邹律”中的“青帝”指什么?
A. 代表秋天
B. 代表春天
C. 代表冬天 -
诗中的“十八公”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权贵
C.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赋得老松老鹤》与王维的《终南山》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刘克庄侧重于岁月与品德的坚持,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描绘出一种超脱的境界,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