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鸡鸣平旦未为迟,
恰是山房睡觉时。
著屐起寻溪上路,
野梅犹有未残枝。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鸡鸣声响起,虽然不算晚,但正是我在山间小屋里沉睡的时候。穿上木屐,起来去寻找溪边的小路,野梅树上还留有几枝残花未落。
注释
- 鸡鸣:指鸡叫,表示清晨的到来。
- 平旦: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 山房:指在山中的小房子,作者可能在此居住。
- 著屐:穿上木屐,屐是一种传统的鞋子。
- 溪上路:指沿着溪水旁的小路。
- 野梅:指野生的梅花,象征春天的气息。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鸡鸣”象征早晨的到来以及“野梅”象征春天的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以其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著称。陆游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山间隐居,常常感受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鸡鸣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早晨。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表现出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态度。清晨的鸡鸣声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山房,也引发了诗人对外界的探索。穿上木屐,走出门去,寻觅溪边的小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好奇。
“野梅犹有未残枝”一句,既是对春天的描绘,也是对生命的感悟。残枝上还留有些许梅花,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鸡鸣平旦未为迟”:早晨的鸡叫声响起,虽然不算晚,但在山房里正是我沉睡的时候。
- “恰是山房睡觉时”:强调鸡鸣时分,正是诗人的梦乡。
- “著屐起寻溪上路”:穿上木屐,起身去寻找溪边的小路,表达对自然的探索。
- “野梅犹有未残枝”:野梅树上还有未凋零的残枝,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拟人:鸡鸣声被赋予了时间的意义,唤起了诗人的意识。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之间有着和谐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清晨的鸡鸣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反映了诗人追寻宁静、自然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鸣:象征清晨的开始与新生。
- 山房:代表隐逸生活与内心宁静。
- 溪上路:象征自由与探索的心态。
- 野梅: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鸡鸣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刻?
- A. 晚上
- B. 清晨
- C. 中午
- D. 傍晚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著屐”意思是____。
-
判断题: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 B
- 穿上木屐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景色与宁静的心境。
- 孟浩然《春晓》:描绘早晨的美丽与生机。
诗词对比:
- 陆游与王维在山水诗的表现上有相似之处,王维更侧重于静谧与哲思,而陆游则在描绘自然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陆游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