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咏江南土风》
时间: 2025-04-29 04:2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咏江南土风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
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
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
白话文翻译:
十月的江南尚未出现霜冻,高大的树林旁边,残留的水流在寒冷的塘边。
猎户分割熊肉,饭香四溢;渔夫们饮酒,正好开蟹黄。
橘子被摘下,金色的果实随着驿站的使者而去;稻谷被舂打,玉般的米粒送往官府的仓库。
在夜里踏歌而行,祭祀田神,游女们多随在田间的小路上,与情郎相伴。
注释:
- 未得霜:指十月的江南气候仍然温暖,尚未经历霜冻。
- 高林残水:高大的树林旁边还有残留的水流,描绘出秋季的景象。
- 饭香猎户分熊白:猎户们正在分割熊肉,饭香四溢,生动描绘了丰收的场景。
- 酒熟渔家擘蟹黄:渔家正饮酒,正好开蟹,表现了渔民的生活情景。
- 橘摘金苞:金色的橘子被采摘,象征着丰收。
- 禾舂玉粒:稻谷被舂打成米,米粒洁白如玉,象征着丰硕的收成。
- 踏歌夜结田神社:夜晚踏歌而行,结祭田神的社,体现了乡村的节日气氛。
- 游女多随陌上郎:游女们多在小路上与情郎一起,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理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生动,擅长描写自然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村生活。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展现了当时农村的丰收气氛和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戏咏江南土风》以其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江南秋季的美丽与丰饶。诗的开头便营造了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氛围,十月的江南尚未经历霜寒,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随后,诗中通过猎户和渔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乡村的丰收与欢快,饭香与酒味交织,生动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富饶。此外,橘子的采摘和稻谷的舂打象征着农作物的丰收,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乡村生活的赞颂。
在最后两句中,踏歌祭田神的场景,展现了农村节日的欢愉与热闹,游女与情郎的互动则增添了生活的温馨感。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江南土风的独特魅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月江南未得霜:描绘了温暖的十月,江南的气候依然宜人。
- 高林残水下寒塘:高大的树林旁流淌着残水,形成了秋季的冷清气氛。
- 饭香猎户分熊白:描述猎户们在丰收的季节分割熊肉,饭香四溢,渲染了热闹的生活场景。
- 酒熟渔家擘蟹黄:渔民们在饮酒,正好开蟹,生动展现了渔家生活的惬意。
- 橘摘金苞随驿使:橘子被采摘,金色果实象征丰收,随着驿使而去。
- 禾舂玉粒送官仓:稻谷被舂打成米,米粒洁白如玉,送往官府的仓库。
- 踏歌夜结田神社:夜晚踏歌而行,祭祀田神,体现了乡村的节日气氛。
- 游女多随陌上郎:游女们在小路上与情郎相伴,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禾舂玉粒”,将米粒比作玉,形象生动,提升了意象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的丰收与人间烟火,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着温暖、富饶的田园生活。
- 熊:猎户的猎物,象征着丰收的秋季。
- 蟹:渔家的美味,表现了水乡的独特风味。
- 橘子:金色的果实,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禾:稻谷,象征着农田的富饶。
- 游女:象征着青春与爱情,展现了生活的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猎户分熊白”指的是什么?
- A. 猎户在分割熊肉
- B. 猎户在捕捉鸟类
- C. 猎户在捕鱼
-
“橘摘金苞随驿使”中的“金苞”指的是什么?
- A. 金色的稻谷
- B. 金色的橘子
- C. 金色的果实
-
诗中提到的“游女多随陌上郎”体现了什么?
- A. 游女在田间忙碌
- B. 游女与情郎相伴
- C. 游女在河边玩耍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理想与和谐。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了自然与田园的美丽景象。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自然美,但黄庭坚更关注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个性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