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霁潼关驿亭
作者: 许浑 〔唐代〕
霁色明高巘,
关河独望遥。
残云归太华,
疏雨过中条。
鸟散绿萝静,
蝉鸣红树凋。
何言此时节,
去去任蓬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雨后清新的景象。在高峻的山巅上,天空的晴朗让人心旷神怡,关隘和河流的景色遥远而壮丽。残留的云彩归向太华山,稀疏的细雨洒落在中条山。鸟儿在绿树间飞散,四周静谧,只有蝉声在凋落的红树中回响。此时此刻,何必去言说这时节的情景呢?让一切随风飘去吧。
注释:
- 霁色:雨后天晴的颜色,形容天空清澈。
- 高巘:高山,巘是山的意思。
- 关河:指关口和河流。
- 残云:指雨后天边的残余云彩。
- 太华:太华山,位于今陕西省。
- 疏雨:细微的雨。
- 中条:中条山,位于今山西省。
- 鸟散:鸟儿飞散,形容宁静的环境。
- 绿萝:爬藤植物,象征生机。
- 蝉鸣:蝉叫声。
- 红树:指秋天时红色的树木。
- 何言:何必说。
- 蓬飘:指随风飘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渊,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90年,卒年不详。许浑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描绘孤独、思乡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秋天,诗人或许在潼关驿亭中,目睹了雨后清新的秋景,因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借此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霁潼关驿亭》是一首描写秋天雨后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秋日画面。首句“霁色明高巘”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晴朗的山巅,雨后清新的空气与明亮的天空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接下来的“关河独望遥”则描绘了远处的关隘和河流,传达出一种空旷而遥远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中的残云和细雨,进一步突出秋天的气息,展现了自然的变幻与流动。鸟儿在“绿萝静”中飞散,蝉鸣声在红树凋落的时节中回响,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宁静的和谐美。最后的“何言此时节,去去任蓬飘”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洒脱,似乎在说,不必拘泥于时节的变化,人生就像那随风而去的蓬草,随遇而安。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带给人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霁色明高巘:描绘雨后的天空清澈明亮,高山显得更加清晰。
- 关河独望遥:在高处,远眺关口与河流,展现出辽阔的视野。
- 残云归太华:雨后天空的残云逐渐消散,归向远方的太华山。
- 疏雨过中条:细微的雨点洒落在中条山,显得格外宁静。
- 鸟散绿萝静:鸟儿在绿树间飞散,环境显得非常安静。
- 蝉鸣红树凋:蝉声在红色的树木中回荡,增添了秋天的气氛。
- 何言此时节:在这个时节,何必多说。
- 去去任蓬飘:让一切随风而去,无所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色比喻成一种心境,表达诗人的情感。
- 拟人:鸟散与蝉鸣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意象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然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霁色:象征清新与宁静。
- 残云:代表变幻的自然及历史的痕迹。
- 关河:象征历史与时光的流逝。
- 绿萝:象征生机与宁静。
- 蝉鸣: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红树:象征秋天的成熟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霁色”指的是什么? A) 雨水
B) 天空晴朗的颜色
C) 山石的颜色 -
“鸟散绿萝静”中的“静”指的是什么? A) 鸟儿的安静
B) 自然环境的宁静
C) 人的心情 -
诗人希望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人生的追求
答案:
- B
- B
-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秋霁潼关驿亭》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许浑偏重于描写秋天的变化,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山水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