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龙门驿楼》

时间: 2025-01-11 02:22:09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

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意思解释

晚登龙门驿楼

原文展示: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
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


白话文翻译:

在龙门驿楼上,看到的鱼龙在很多地方凿开了门,古往今来,人们都知道这是夏禹所用的木材。青色的山峦远远分开,像是从大地上断裂而出,洪流从天而降,奔泻而下。风云有路皆是烧尾,波浪无尽尽情曝腮。我的心灵在此处感到触动,傍晚的山和秋天的树木独自徘徊。


注释:

  • 鱼龙:指江河中的鱼和龙,象征水的生物,可能暗含力量和活力。
  • 万古:形容时间极其久远,几乎是无尽的。
  • 夏禹: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象征着治理水患的智慧和力量。
  • 青嶂:青色的山峰,表示自然的雄伟和壮丽。
  • 洪流:大水奔涌而来,形容气势磅礴。
  • 烧尾:风云变化的踪迹,象征着自然的无常。
  • 曝腮:指海浪拍打,形象地描绘出波涛的激荡。
  • 心感:心灵受到触动,表达诗人情感的共鸣。
  • 晚山秋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约759年-820年),唐代诗人,字子渊,号孤山人。生于河南,后侨居于江南,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晚登龙门驿楼》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诗人登上驿楼,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悠远,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表达对自然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晚登龙门驿楼》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历史沉思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悟和生命的思考。开篇“鱼龙多处凿门开”一句,既描绘了自然生物的生机,又引出历史的厚重,暗指夏禹治水的伟业。中间的“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则通过对比山的静谧与水的奔腾,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变化,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伟大。

最后两句“心感膺门身过此,晚山秋树独徘徊”,则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流露。在庙堂之高与自然之美的对比中,诗人似乎在追问生命的意义,并在落日余晖下,体悟到一种孤独与沉思。这种情感的深邃与自然的壮丽相互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鱼龙多处凿门开:暗示水的丰富与活力,也可能指人们在水边的生活与活动。
  2. 万古人知夏禹材:提到夏禹,表明历史的延续性与人们对治水英雄的崇敬。
  3. 青嶂远分从地断:描绘远山的壮丽与自然的宏伟,暗示着一种超越人世的力量。
  4. 洪流高泻自天来:展现自然的气势,象征着力量与生命的源泉。
  5. 风云有路皆烧尾:风云变幻不定,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6. 波浪无程尽曝腮:波浪的起伏,代表着生活的波折与不易。
  7. 心感膺门身过此:诗人感受到心灵的触动,表明他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8. 晚山秋树独徘徊: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洪流高泻”来比喻自然的无穷力量。
  • 拟人:波浪“尽曝腮”,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形成了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生命的感悟,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鱼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 青嶂:代表自然的壮阔与宁静。
  • 洪流:象征着历史的河流与无尽的变迁。
  • 晚山秋树: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李白
    • B. 夏禹
    • C. 杜甫
  2. “青嶂远分从地断”中的“青嶂”指的是什么?

    • A. 山
    • B. 水
    • C. 风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但更强调宁静与和谐,而许浑的《晚登龙门驿楼》则在壮丽中透露出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哲理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词典》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