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

时间: 2025-01-22 06:11:38

未解桃源果有无,树林楼阁世行图。

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 赵蕃 〔宋代〕

未解桃源果有无,树林楼阁世行图。 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与疑惑。诗中提到桃源是否真实存在,树林楼阁是否只是世间的图画。尽管此亭看似空无一物,但诗人仍相信有仙山降临于此。

注释:

  • 桃源:指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理想中的避世之地。
  • 树林楼阁:指仙境中的景物,这里比喻为世间的图画。
  • 坐隅:角落,这里指亭子的一个角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安仁云锦驿后的挹仙亭时所作,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疑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桃源的疑惑和对仙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诗中“未解桃源果有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传说中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的疑惑,而“此亭纵说空无物,犹有仙山来坐隅”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解桃源果有无”:诗人对传说中的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表示疑惑。
  2. “树林楼阁世行图”:将仙境中的景物比喻为世间的图画,暗示其虚幻性。
  3. “此亭纵说空无物”:此亭看似空无一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4. “犹有仙山来坐隅”:诗人相信有仙山降临于此,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境中的景物比喻为世间的图画,增强了诗意的虚幻感。
  • 拟人:“犹有仙山来坐隅”中的“来坐隅”赋予了仙山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通过对桃源的疑惑和对仙山的向往,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中的避世之地。
  • 树林楼阁:象征仙境中的景物,这里比喻为世间的图画。
  • 仙山:象征理想中的仙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理想世界 C. 仙境 D. 人间乐园 答案:B

  2. 诗中的“树林楼阁”比喻为什么? A. 仙境 B. 世间的图画 C. 现实世界 D. 理想世界 答案:B

  3. 诗中的“仙山来坐隅”表达了什么? A. 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B. 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C. 对仙境的疑惑 D. 对人间乐园的渴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但陶渊明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现实世界的逃避,而赵蕃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仙境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与赵蕃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