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画堂昨夜西风过》

时间: 2025-01-11 11:37:51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

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

残月尚弯环,玉筝各泪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画堂昨夜西风过,
绣帘时拂朱门锁。
惊梦不成云,
双蛾枕上颦。
金炉烟袅袅,
烛暗纱窗晓。
残月尚弯环,
玉筝各泪弹。

白话文翻译:

昨夜西风吹过画堂,绣帘轻轻拂动了朱色门扇的锁。惊醒的梦未能成形,眉头紧锁在枕上。金炉里香烟袅袅升起,蜡烛下光线暗淡,透过纱窗迎接晨晓。残月依然弯曲如环,玉制筝弦各自流下泪水般地弹奏。

注释:

  • 画堂:指装饰华丽的房间或殿堂。
  • 西风:秋冬季节的西风,象征着凋零与冷清。
  • 绣帘:用绣花的布帘,装饰华美。
  •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富贵人家的象征。
  • 惊梦不成云:形容梦境未能实现,似云般飘散。
  • 双蛾:指人的眉毛,形容其弯曲如蛾翅。
  • 金炉:指香炉,用金属制成,通常用来焚香。
  • 烟袅袅:形容香烟缭绕上升的样子。
  • 烛暗:蜡烛微弱的光线。
  • 纱窗:透光的窗帘。
  • 残月:未圆的月亮,象征遗憾。
  • 玉筝:用玉石制成的筝,象征优雅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仲明,号芳洲,唐末五代时期词人。他生于一个仕宦家庭,年轻时即显露出音乐和文学才华。冯延巳的词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大多表现爱情与离别之苦,语言绮丽而含蓄。

创作背景:

《菩萨蛮·画堂昨夜西风过》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冯延巳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基础,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此词的创作,可能与他的爱情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对爱人离去后的思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境,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开篇描写“画堂昨夜西风过”,以自然景象引入,暗示了秋冬的来临和孤寂的氛围。接着,词人通过“绣帘时拂朱门锁”的细节,展现了居所的华美与孤寂,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声的等待和失落。接下来的“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不仅表现了梦境的破灭,更传达出一种心事重重的情感。

“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则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温柔却又略显阴郁的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最后的“残月尚弯环,玉筝各泪弹”,将情感推向高潮,残月象征着未圆的心愿,玉筝的泪声更增添了悲伤的气氛,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与思念的绵延。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别致的画面,典雅而悲伤,展现了冯延巳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情世态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堂昨夜西风过:描绘夜晚的画堂,西风拂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2. 绣帘时拂朱门锁:绣帘轻轻拂动,暗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
  3. 惊梦不成云:梦境如云般飘散,未能实现,表达了失落感。
  4. 双蛾枕上颦:眉头紧锁,体现了内心的忧愁与思念。
  5. 金炉烟袅袅:香烟袅袅升起,营造出温馨却又孤寂的氛围。
  6. 烛暗纱窗晓:蜡烛微弱的光线,透过窗户迎接晨晓,象征着希望与无奈交织。
  7. 残月尚弯环:未圆的月亮,象征着心愿未竟与遗憾。
  8. 玉筝各泪弹:筝声如泪般,传递着愁苦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梦不成云”,将梦境与云相类比,形象生动。
  • 拟人:如“金炉烟袅袅”,赋予烟雾以生命的特征,增强情感。
  • 对仗:如“金炉烟袅袅,烛暗纱窗晓”,对仗工整,形成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借助自然景象与人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享受,反映了词人对爱情的追忆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冬的来临,代表了孤寂与冷漠。
  • 绣帘、朱门:象征着富贵人家的生活环境,亦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金炉、烟:象征着温馨的氛围,也暗示着内心的愁苦。
  • 残月:象征着遗憾与未尽的心愿。
  • 玉筝: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表达,流露出深切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堂昨夜西风过”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温暖的春风
    B. 凄凉的秋风
    C. 炎热的夏风
    D. 寒冷的冬风

  2. “惊梦不成云”中“云”指的是什么?
    A. 梦境的美好
    B. 梦境的短暂与不实
    C. 云彩的飘动
    D. 梦境的清晰

  3. “双蛾枕上颦”中“颦”表示什么?
    A. 笑
    B. 悲
    C. 惊讶
    D. 皱眉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别之苦,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挣扎。
  • 柳永《雨霖铃》:在哀伤的基调中,更多地从外部环境入手,描绘离别的场景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词源》
  • 《五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