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花外寒鸡天欲曙》

时间: 2025-01-11 09:12:23

花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

檐际高桐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向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外寒鸡天欲曙,
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
檐际高桐凝宿雾,
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
一向关情,忆遍江南路。
夜夜梦魂休谩语,
已知前事无寻处。

白话文翻译:

在花外,寒鸡鸣叫,天色将要破晓,
香烟已成灰烬,我坐起身来却毫无心绪。
檐角的高桐树上凝聚着宿雾,
卷起帘子,发现双鹊惊慌飞去。
屏风上那件绣着花纹的衣服,
我对它一直怀有情愫,思念遍及江南的路途。
夜夜梦中魂灵不愿再喧哗,
我已知道往事无处可寻。

注释:

  • 寒鸡:指清晨时分叫鸣的鸡。
  • 香印成灰:指香烟燃尽后留下的灰烬,象征着往日的时光和情感的消逝。
  • 双鹊:指两只喜鹊,象征着吉祥和佳音。
  • 罗衣:指用细腻的丝绸做的衣服;这里指代思念的对象。
  • 江南路:指诗人对江南的追忆,江南是中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地方,以水乡风光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延巳(903年-960年),字延熙,号绮怀,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擅长写词。他的词风细腻、清丽,常表现出淡淡的忧伤与深情。冯延巳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对后来的词人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内心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鹊踏枝·花外寒鸡天欲曙》以清晨的景象为开篇,描绘了一个即将破晓的早晨,寒鸡的鸣叫声传递出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中的“香印成灰”不仅暗示着过去美好时光的逝去,更是对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描绘了高桐树上的宿雾和双鹊的惊飞,二者相辅相成,既表现了清晨的宁静,又隐含着突如其来的惊动,象征着无法捉摸的情感与生活的变化。接下来的“屏上罗衣闲绣缕”则通过对物品的描绘,引出对往昔情感的追忆,暗示着对曾经美好事物的怀念。

整首词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晨的画面,情感在静谧中流淌,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最后,诗人以“已知前事无寻处”作结,既是对过往的无奈叹息,也是对未来茫然的认知,整体上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外寒鸡天欲曙:描绘早晨将至,寒鸡鸣叫,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清晨的气息。
  2. 香印成灰,起坐浑无绪:香烟的消逝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已成追忆,诗人因此感到无所适从。
  3. 檐际高桐凝宿雾:高桐树与早晨的雾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暗示内心的迷惘。
  4. 卷帘双鹊惊飞去:双鹊的惊飞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瞬间消逝,含有对过往的惋惜。
  5. 屏上罗衣闲绣缕:描绘了一件精致的衣服,暗示着对过往情感的怀念。
  6. 一向关情,忆遍江南路:表达了对江南的浓厚思念,江南象征着温柔与美好。
  7. 夜夜梦魂休谩语:梦中的情感令人感伤,暗示着对现实的逃避。
  8. 已知前事无寻处:对过去的认知与接受,流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香印成灰”比喻过往情感的消逝。
  • 拟人:将双鹊的惊飞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景的生动性。
  • 对仗:如“卷帘双鹊惊飞去”,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鸡:象征清晨,传递出一种新生和开始的感觉。
  2. 香印: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随着香烟消逝而消失。
  3. 双鹊:象征着美好与吉祥,然而它们的惊飞暗示了失去与惆怅。
  4. 江南:象征着温情与记忆,承载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香印成灰”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过去的消逝
    C. 美好的未来

  2. “卷帘双鹊惊飞去”的意象有什么含义? A. 美好的事物离去
    B. 新的希望来临
    C. 生活的繁忙

  3. 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喜爱与怀念
    B. 无所谓
    C. 恨之入骨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鹊踏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往昔的追忆和内心的惆怅。冯延巳的词更注重细腻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在情感的直白与细腻中更具女性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词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