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壬申,一九三二年》
时间: 2025-02-04 15:3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壬申,一九三二年
万鳞寒皱碧天纹。
海气淡黄昏。
沈睡鱼龙不醒,
玉箫吹裂哀云。
重帘掩梦,
曲栏凭晚,
又负芳樽。
风雨无人管得,
飞花试与敲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寒冷的黄昏,天空如同波纹般皱折,海洋的气息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沉睡的鱼龙未能醒来,唯有玉箫的声音仿佛撕裂了哀伤的云朵。重重的帘幕遮住了梦境,曲折的栏杆依偎在傍晚的宁静中,心中又感到惋惜与失落。风雨无人在意,飞舞的花瓣只得试探性地敲打着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鳞:形容鱼类或龙类的鳞片,暗示水中生物的繁多。
- 寒皱:形容寒冷的天气使得天空出现皱褶。
- 海气:指海洋的气息。
- 玉箫:指一种乐器,这里用来象征音乐的美丽与哀伤。
- 重帘:形容帘幕厚重,常用来遮蔽。
- 芳樽:指盛酒的器具,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回忆。
- 飞花:指随风飘落的花瓣,象征着美丽与脆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玉箫”与“飞花”均为古代文人所喜爱的意象,常常用以表达情感的细腻和脆弱,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1896-1934),字君甫,号流云,江苏人。作为近现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语言清新而富有韵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1932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开篇的“万鳞寒皱碧天纹”,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天空与海洋结合,展现出一种苍凉冷清的氛围。诗人以鱼龙的沉睡来象征社会的麻木与无知,暗示着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仍有美丽的音乐存在,正如“玉箫”的声响撕裂了哀云,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重帘掩梦,曲栏凭晚”,这一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描绘了一个孤寂的夜晚,诗人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心中充满了惋惜与失落。最后两句“风雨无人管得,飞花试与敲门”,在描写花瓣随风而来的同时,也象征着人对于生活的无奈。整首词充满了诗人的孤独与惆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鳞寒皱碧天纹:天空如同鱼鳞般皱褶,描绘出寒冷的天气与孤寂的氛围。
- 海气淡黄昏:描绘黄昏时海洋的气息,增添了诗的忧伤感。
- 沈睡鱼龙不醒:隐喻社会的沉寂与麻木,未能觉醒。
- 玉箫吹裂哀云:音乐的美好与哀愁交织,映射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 重帘掩梦:重重的帘幕象征着梦境的遮蔽,寓意对美好时光的失去。
- 曲栏凭晚:傍晚时分,凭栏独思,暗示孤独与惆怅。
- 又负芳樽:再度提及美酒,象征对过往的惋惜。
- 风雨无人管得:暗示外界环境的不在乎与冷漠。
- 飞花试与敲门:轻盈的花瓣如同生活的无奈与渴望的呼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空比作鱼鳞,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冷清的意境。
- 拟人:将“飞花”赋予生命,象征着对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 对仗:如“重帘掩梦,曲栏凭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个人情感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鳞:象征繁华与冷清的对比。
- 玉箫:象征艺术与美的追求。
- 重帘:象征梦境的遮蔽与失落。
- 飞花:象征美好而脆弱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咏雩
C. 杜甫 -
“万鳞寒皱碧天纹”中的“万鳞”形容的是?
A. 鳞片的多样
B. 天空的皱褶
C. 海浪的涌动 -
诗中提到的“玉箫”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音乐的美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咏雩的《朝中措》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忧虑与内心的孤独,而后者则展现出对生活的洒脱与豪情,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
- 《黄咏雩诗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