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二首》
时间: 2024-09-19 20:54: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二首
作者:曾巩
左符千里走或方,喜有西湖六月凉。
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鸱饱正飞扬。
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
行到平桥初见日,满川风露紫荷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湖的感受与景象。第一句表达了千里之外的旅途,写道“左符千里走或方”,表达了对旅途的描述;接着说“喜有西湖六月凉”,表示在炎热的夏天里,西湖的凉爽让人感到愉悦。接下来的句子提到“塞上马归终反覆”,暗示旅途的辛劳与艰难,而“泰山鸱饱正飞扬”则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景象。诗人接着表达了内心的宁静,“懒宜鱼鸟心常静”,表明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淡然;最后,诗的结尾“行到平桥初见日,满川风露紫荷香”,描绘了早晨阳光洒落在平桥上的美景,河面上浸润着露珠的紫色荷花散发出的香气。
注释
字词注释
- 左符千里:意为千里之行,形容旅途遥远。
- 塞上:指边塞地区,这里暗示出行的艰苦。
- 泰山鸱:指一种鸟,象征高远与自由。
- 平桥:指西湖边的一座桥,诗人到达此处时看到的美丽景象。
- 紫荷:指的是紫色的荷花,象征美丽与清香。
典故解析
- “泰山鸱饱”:可能暗指《诗经》中关于高洁志向的意象,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宛溪,宋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在西湖游览时,受到西湖美丽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二首》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夏日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情感。诗中对西湖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更在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共鸣。诗的开头通过遥远的旅行与西湖的凉爽形成对比,突显了西湖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透露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鱼鸟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书香诗意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流畅而自然,意象鲜明,尤其是最后两句,既有视觉的冲击,又通过“满川风露紫荷香”传达出浓郁的香气,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西湖之中,感受到那份清新与惬意。诗人在游览中感悟到的宁静与美好,传达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左符千里走或方”:旅途遥远,有时曲折。
- “喜有西湖六月凉”:在西湖享受到清凉,感到愉悦。
- “塞上马归终反覆”:旅途艰辛,马匹的归程反复无常。
- “泰山鸱饱正飞扬”:象征高远与自由,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 “懒宜鱼鸟心常静”:对自然的向往,心灵的宁静。
- “老觉诗书味更长”:随着年纪增长,对诗书的理解和享受愈发深厚。
- “行到平桥初见日”:清晨在平桥上遇见阳光的美好时刻。
- “满川风露紫荷香”:描绘荷花的香气与清晨的宁静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将自然与内心情感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以及对生活宁静与美好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宁静与美好,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 鱼鸟: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反映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紫荷:代表着美丽、清香,承载着自然的清新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左符千里走或方”意指什么?
A. 旅途遥远
B. 旅途平坦
C. 旅途危险 -
诗人对西湖的感受是怎样的?
A. 炎热
B. 凉爽
C. 寒冷 -
“满川风露紫荷香”中“风露”指的是什么?
A. 风与露珠
B. 风与雨
C. 风与雪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登高》:虽然主题不同,但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身处自然中的感悟。
诗词对比
曾巩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进行对比,二者都描写了西湖的美景,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宁静与内心的感受,而苏轼则展现了动静结合的景象。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但各有侧重,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对比和学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背景、解析和鉴赏的综合性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