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时间: 2025-01-24 12:00:17

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

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

环绕八百里,洪蒙十万年。

晚春桃正碧,南客晓浮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
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
环绕八百里,洪蒙十万年。
晚春桃正碧,南客晓浮船。

白话文翻译:

江水急流汇入洞庭湖,君山巍然半立于水中。
不知江边还有国土,大多是水与仙境。
周围环绕八百里,经历了十万年的浩瀚。
晚春时节,桃花正茂盛,南方的客人正乘船而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江。
  • :衔接,连接。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 君山:君山在洞庭湖中,是一座著名的山。
  • 别知:不知、未曾想过。
  • 大率:大多数。
  • 水多仙:形容水域多而美丽,如同仙境。
  • 洪蒙:指浩瀚的状态,形容广阔无边。
  • 晚春桃正碧:晚春时节,桃花盛开,花色鲜艳。
  • 南客:来自南方的客人。

典故解析:

  • 洞庭湖君山是历史上著名的自然景观,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 水多仙的意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景沂,宋代诗人,因其诗词清新脱俗而闻名。他的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春时节,诗人可能在游历洞庭湖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情怀,因而写下此诗,表现对这一景色的赞美与思考。

诗歌鉴赏:

《桃花》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自然美景和桃花的盛开,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仰。诗的开头通过“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两句,生动描绘了洞庭湖的急流与君山的巍峨,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和空间感。接着,诗人通过“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表达了对水域的赞美,突显了自然的广阔与神秘。

“环绕八百里,洪蒙十万年”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洞庭湖的历史悠久和壮阔,诗人以时间的跨度来体现湖泊的浩大,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最后,“晚春桃正碧,南客晓浮船”则将诗的意境引向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南方客人的视角,表现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好时光,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用词清新,意象丰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
    描绘了江水与洞庭湖的交汇,君山的高耸,形成鲜明的景象。
  2. 别知江有国,大率水多仙。
    表达了对江水之美的赞叹,强调了水域的广阔与神秘。
  3. 环绕八百里,洪蒙十万年。
    强调了洞庭湖的历史和广袤,给人以时空的感受。
  4. 晚春桃正碧,南客晓浮船。
    描述了桃花的盛放和南方客人的悠闲,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春日气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衔洞庭急,君山屹半川”,对仗工整,形成韵律美。
  • 比喻:水域被比作仙境,形象生动。
  • 意象:桃花、江水、君山等意象,交织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桃花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流动与生命。
  • 君山:象征高耸与坚韧。
  • 桃花:象征春天与美好。
  • 南客:象征旅人和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山”位于哪个湖泊?

    • A) 洞庭湖
    • B) 太湖
    • C) 西湖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季节?

    • A) 冬季
    • B) 春季
    • C) 夏季
  3. 诗中提到“晚春桃正碧”,这句话中“碧”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
    • B) 形状
    • C) 位置

答案:

  1. A) 洞庭湖
  2. B) 春季
  3. A) 颜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陈景沂《桃花》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桃花》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庐山谣》则更突出山水的雄伟。
  • 杜甫《春望》《桃花》:两者都涉及春天,但杜甫的诗更强调时局之感,而《桃花》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