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太平
作者: 顾宪融
尘埋凤靴,香销翠窝。
柳花庭院风多。
正猧儿睡那。
芳华半蹉。
心期半讹。
丁宁燕子寻他,
清明又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庭院,描写了生活的宁静与惆怅。诗中提到“尘埋凤靴”,形象地表现了往日的繁华已被尘埃覆盖,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香销翠窝”则暗示了香气的消散,似乎美好的事物已不再。“柳花庭院风多”,描绘出春风中柳花飞舞的景象,而“正猧儿睡那”则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芳华半蹉”,表达了青春的流逝与遗憾。“心期半讹”则反映了内心的迷茫和不安。最后一句“丁宁燕子寻他,清明又过”则流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惆怅与无奈。
注释:
- 凤靴:古代女子的鞋子,象征着美丽与优雅。
- 翠窝:指的是青翠的居所或温馨的家。
- 猧儿:指小猕猴,此处用以形容悠闲的状态。
- 芳华:指青春、花期,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心期:内心的期望和期待。
- 丁宁:恳求、请求的意思。
- 燕子:春天的象征,常代表着归来与希望。
典故解析:
-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4月4日或5日,代表春天的结束与夏天的开始,常与扫墓及春游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1874—1949),字仲鸾,号白云,江苏常熟人。顾宪融是近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
创作背景:
《醉太平》创作于清末民初,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醉太平》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尘埋凤靴,香销翠窝”两句,营造出一种失落的氛围,仿佛在提醒读者,繁华的日子已不再,生活的美好正慢慢消逝。接着,诗人用“柳花庭院风多”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然而在这美好的外表下,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却无法掩饰,反而通过“芳华半蹉,心期半讹”两句表露无遗。最后,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似乎在呼唤着什么,而“清明又过”则在强调时光的无情与短暂。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尘埋凤靴:象征过去的繁荣已被遗忘与掩埋。
- 香销翠窝:美好的气息与温暖的居所已不再。
- 柳花庭院风多:描绘春天的生机,带来些许希望。
- 正猧儿睡那:生活的宁静与悠闲。
- 芳华半蹉:青春的美好在流逝。
- 心期半讹:内心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 丁宁燕子寻他:燕子寻找归处,暗示对旧时光的怀念。
- 清明又过:春天的结束,时光飞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繁华与青春比作“凤靴”和“芳华”。
- 拟人:燕子的寻觅赋予了生命,象征希望与归属。
- 对仗:如“尘埋凤靴,香销翠窝”,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惆怅,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凤靴:代表着美丽与过往的繁华。
- 翠窝:象征温馨的家,与失落的归属感。
- 柳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燕子:象征春天的归来与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凤靴”象征什么?
- A. 女人美丽的鞋子
- B. 过往的繁华
- C. 春天的气息
- D. 生活的宁静
-
填空题:诗中“芳华半蹉,心期半____”的意思是?
-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对现实生活感到满意。 (对/错)
答案:
- B
- 讹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感慨。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李清照的词作,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表现手法与意象不同,更多关注于个人情感。
- 《春晓》(孟浩然):则是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情感基调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顾宪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