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凌云大像》

时间: 2025-01-11 09:06:54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白话文翻译:

走出城郭,幽静之处寻求一笑的欢愉,
径直叫来小船,截住了烟波之中的渡口。
不怕急速前行,登上高阁,
只想在今生能识得伟大的人物。
泉水清澈如镜,映出绿螺般的景致,
浪花不染尘埃,轻轻拍打着宝座。
这才知道神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那丈六高的金色佛像,实在是小得可怜。

注释:

  1. 出郭:指离开城郭,表示游历于城外的宁静之地。
  2. 幽寻:幽静的寻求,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情怀。
  3. 艇子:小船,这里指代游船。
  4. 截烟津:截住渡口,烟波浩渺的渡口。
  5. 疾步:快速行走,显示出诗人心中急切的愿望。
  6. 重阁:高阁,指高耸的建筑,象征追求的目标。
  7. 伟人:指伟大的佛像或高人。
  8. 泉镜:泉水如镜,形容水面平静如镜子。
  9. 宝趺尘:宝座和尘埃,表明佛像的庄重与世俗的距离。
  10. 丈六黄金:丈六是指佛像的高度,黄金则指材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丈六黄金”,指的是佛教中常见的佛像规格,丈六为佛像的标准高度,象征着佛教的伟大与崇高。这里诗人通过描写佛像,表达了对伟人的敬仰与崇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感受,还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谒凌云大像》是陆游在游览某处大佛时所作,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对伟人精神的追求,反映了他内心的崇高理想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谒凌云大像》是一首表现对伟大精神的崇拜和探索的诗。诗人在出城后的幽静之地,心中充满了对伟人和伟大思想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追求真理与超脱世俗的情怀。诗中,陆游以“疾步登重阁”表现出他对伟人精神的迫切向往,登上高阁不仅是对物质高度的追求,更是对精神境界的升华。

在描写佛像时,诗人运用“泉镜正涵螺譬绿,浪花不犯宝趺尘”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纯净与佛像的神圣。清澈的泉水与浮动的浪花,象征着世间的喧嚣与佛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最后一句“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感悟到伟大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身外的金色佛像在精神面前显得渺小,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和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第一联描绘了诗人走出城郭,寻求一笑的情景,表现了对外界的向往。
  2. 第二联通过呼艇截渡,表现出一种主动性,显示出诗人不怕麻烦的决心。
  3. 第三联强调诗人不辞辛苦,登上重阁的决心,反映出他渴望见到伟人的执着。
  4. 第四联中“聊欲今生识伟人”,表达了对伟人和伟大思想的探求。
  5. 第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第六联将佛像与世俗的尘埃相对比,突显其崇高的地位。
  7.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悟,展示了诗人对精神力量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泉镜正涵”与“浪花不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泉镜正涵螺譬绿”,将泉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
  • 反衬:通过对比展现佛像的崇高与世俗的无常,增强了主题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佛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伟大精神的崇拜与追求,体现出陆游作为诗人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像:象征伟大思想和精神力量。
  • 泉镜:象征自然的纯净和内心的宁静。
  • 浪花:象征世俗的纷扰与不安。
  • 黄金:象征物质的富贵与精神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伟人的崇拜?

    • A. 通过游览自然景色
    • B. 通过登高望远
    • C. 通过与人交谈
    • D. 通过写信
  2. 诗中“丈六黄金”指的是?

    • A. 一种金属
    • B. 佛像的高度
    • C. 诗人的财富
    • D. 佛教的教义
  3. 诗中“浪花不犯宝趺尘”表达了什么?

    • A. 佛像的美丽
    • B. 世俗与神圣的对比
    • C. 自然的力量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对高处的追求,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精神探索,而王之涣更强调自然风光的壮美。陆游的诗中更多地反映出个人的哲学思考,而王之涣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绘。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