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4-29 18:20:26

下邑常寂寞,细履寒溪头。

鱼鰕腥断岸,橘柚明晚秋。

山色俨晴碧,溪光泛澄流。

相思故人远,应过回雁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杂诗九十首 曹勋 〔宋代〕

下邑常寂寞,细履寒溪头。 鱼鰕腥断岸,橘柚明晚秋。 山色俨晴碧,溪光泛澄流。 相思故人远,应过回雁洲。

白话文翻译:

在偏僻的县城里常常感到寂寞,我轻轻地走在寒冷的溪边。 鱼虾的腥味弥漫在断岸边,橘柚在晚秋中显得格外明亮。 山色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碧绿,溪水泛着清澈的波光。 我思念着远方的故人,想必他们已经过了回雁洲。

注释:

  • 下邑:指偏僻的县城。
  • 细履:轻轻地走。
  • 寒溪头:寒冷的溪边。
  • 鱼鰕:鱼和虾。
  • 腥断岸:腥味弥漫在断岸边。
  • 橘柚:柑橘类水果。
  • 明晚秋:在晚秋中显得格外明亮。
  • 俨晴碧: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碧绿。
  • 泛澄流:泛着清澈的波光。
  • 回雁洲:古代传说中雁群南飞时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人所在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87-1157),字伯阳,号松隐,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是他在山居时所作,反映了他在偏僻县城中的寂寞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山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在偏僻的县城中,他感受到了寂寞和孤独,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思念之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首句“下邑常寂寞”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偏僻县城中的寂寞感,而“细履寒溪头”则通过动作描写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对鱼虾和橘柚的描绘,展现了晚秋时节的生动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相思故人远,应过回雁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回雁洲”这一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曹勋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下邑常寂寞”: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偏僻县城中的寂寞感。
  2. “细履寒溪头”:通过动作描写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氛围。
  3. “鱼鰕腥断岸”:描绘了鱼虾的腥味弥漫在断岸边,展现了晚秋时节的生动景象。
  4. “橘柚明晚秋”:通过对橘柚的描绘,展现了晚秋时节的明亮景象。
  5. “山色俨晴碧”:描绘了山色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碧绿。
  6. “溪光泛澄流”:描绘了溪水泛着清澈的波光。
  7. “相思故人远”: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
  8. “应过回雁洲”:通过“回雁洲”这一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美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山色俨晴碧”中的“俨”字,赋予山色以人的姿态。
  • 比喻:如“溪光泛澄流”中的“泛澄流”,比喻溪水清澈如镜。
  • 对仗:如“鱼鰕腥断岸,橘柚明晚秋”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山居中的寂寞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鱼鰕腥断岸:展现了晚秋时节的生动景象,同时也隐喻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 橘柚明晚秋:通过对橘柚的描绘,展现了晚秋时节的明亮景象。
  • 山色俨晴碧:描绘了山色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碧绿。
  • 溪光泛澄流:描绘了溪水泛着清澈的波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下邑”指的是什么? A. 大城市 B. 偏僻的县城 C. 乡村 D. 山居
  2. “细履寒溪头”中的“细履”是什么意思? A. 快速行走 B. 轻轻地走 C. 沉重地走 D. 跳跃
  3. “相思故人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D. 厌恶
  4. “应过回雁洲”中的“回雁洲”是什么意思? A. 实际地名 B. 传说中雁群南飞时经过的地方 C. 诗人的家乡 D. 故人的家乡

答案:1. B 2. B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居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两者都描绘了山居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曹勋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