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
时间: 2025-01-10 23:12:22
渭北离乡客,江南守土臣。
涉途初改月,入境已经旬。
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
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
冒荣惭印绶,虚奖负丝纶。
[除苏州制云:藏于己为道义,施于物为政能。
在公形骨鲠之志,阖境有裤襦之乐。
]候病须通脉,防流要塞津。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均。
以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
襦裤提于手,韦弦佩在绅。
敢辞称俗吏,且愿活疲民。
常[常州]未徵黄霸,湖[湖州]犹借寇恂。
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怜。
[河北三郡相邻,皆有善政,时为铛脚刺史。
见唐书。
]制诏夸黄绢,诗篇占白苹。
[美贾常州也。
美崔吴兴也。
]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自谓也。
]警寐钟传夜,催衙鼓报晨。
唯知对胥吏,未暇接亲宾。
色变云迎夏,声残鸟过春。
麦风非逐扇,梅雨异随轮。
武寺山如故,王楼月自新。
[武丘寺也。
郡内东南楼名也。
]池塘闲长草,丝竹废生尘。
暑遣烧神酎,晴教煞舞茵。
待还公事了,亦拟乐吾身。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客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原文展示:
渭北离乡客,江南守土臣。
涉途初改月,入境已经旬。
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
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
冒荣惭印绶,虚奖负丝纶。
除苏州制云藏于己为道义,
施于物为政能。
在公形骨鲠之志,
阖境有裤襦之乐。
候病须通脉,
防流要塞津。
救烦无若静,
补拙莫如勤。
削使科条简,
摊令赋役均。
以兹为报效,
安敢不躬亲。
襦裤提于手,
韦弦佩在绅。
敢辞称俗吏,
且愿活疲民。
常常州未徵黄霸,
湖湖州犹借寇恂。
愧无铛脚政,
徒忝犬牙怜。
河北三郡相邻,
皆有善政,
时为铛脚刺史。
见唐书。
制诏夸黄绢,
诗篇占白苹。
美贾常州也。
美崔吴兴也。
铜符抛不得,
琼树见无因。
自谓也。
警寐钟传夜,
催衙鼓报晨。
唯知对胥吏,
未暇接亲宾。
色变云迎夏,
声残鸟过春。
麦风非逐扇,
梅雨异随轮。
武寺山如故,
王楼月自新。
武丘寺也。
郡内东南楼名也。
池塘闲长草,
丝竹废生尘。
暑遣烧神酎,
晴教煞舞茵。
待还公事了,
亦拟乐吾身。
白话文翻译:
在渭北的我,身为离乡的旅客,而在江南的他则是守护家园的官员。刚刚踏上旅途,月亮已是新的一轮,进入江南已经十天。抵达的地方是甲郡,标志着天下的边界,四周环绕着海滨。这里的版图有十万户人家,兵籍上有五千士兵。我觉得自己的才能不足,又怎能承受频繁的宠命?冒着荣耀却感到羞愧,虚名让我背负重担。要在苏州施行仁政,首先要把道义放在心上,才能推行治理。在公事上,我志存高远,愿在这里享受简单的快乐。候病要通达脉络,防范洪水要设立要塞。救助烦恼的方法是安静,弥补不足的法宝是勤劳。削减繁文缛节,均摊赋税与差役。以此来报效国家,怎敢不亲自上阵?手提襦裤,佩带韦弦。敢于辞去庸俗的官职,愿意为疲惫的百姓而活。常州的黄霸未曾来征,湖州的寇恂也只是一时借用。愧疚于我没有铛脚的政绩,徒然让人同情与怜悯。河北的三郡相邻,皆为善政之地,时常被任命为铛脚的刺史。见于《唐书》。制诏夸赞黄绢,诗篇中提到白苹。常州的美德常被称道,吴兴的崔氏也同样。铜符虽然无法抛弃,琼树也见不到缘分。自我感叹。深夜钟声传来,催促着衙门的晨鼓。只知道跟随吏员,没时间去接待亲朋。云彩变幻迎来了夏天,鸟叫声渐弱于春天。麦风不再驱逐扇子,梅雨也不再随轮而至。武寺的山依旧如故,王楼的月亮却焕然一新。武丘寺也。郡内东南楼的名字。池塘旁杂草丛生,丝竹乐器满是尘埃。暑气逼人烧灼神酎,晴天让舞蹈的草席变得沉重。等到公事结束,亦想享受生活。
注释:
- 渭北: 指渭河以北地区,作者的故乡。
- 甲郡: 这里指的是一个地名,象征着重要的区域。
- 铛脚: 古代官员的一种称谓,指负责地方治理的官员。
- 诗篇占白苹: 指诗作的某种象征意义或美德。
- 韦弦: 古代乐器,象征文化修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感情真挚著称,常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客》作于白居易在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政务的思考、对民生的关怀,以及身为官员的自我反省与责任感。诗中反映了他在官场的无奈与期盼,展现了其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与理想。
诗歌鉴赏:
《客》体现了白居易在政治与个人生活之间的矛盾心理。作为一名官员,白居易不仅要面对繁重的政务,还需思考如何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他在诗中表现出对自身才能的谦卑与自责,尽管身处官场,内心却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离乡的孤独感与官员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复杂关系。
白居易的用词通俗易懂,但却深入人心,给人一种亲切感。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眷恋,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中流露出他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强调了施政的道义和责任,表明了他愿意亲自参与治理的决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想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渭北离乡客,江南守土臣。:作者身处渭北,感受到离乡的孤独,反衬出江南官员的责任。
- 涉途初改月,入境已经旬。:旅途刚开始,时间已过去十天,暗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
- 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甲郡在地图上占据重要位置,象征着责任重大。
- 版图十万户,兵籍五千人。:描述了治理区域的规模与压力。
- 自顾才能少,何堪宠命频。:自谦才能不足,无法承受频繁的荣宠。
- 冒荣惭印绶,虚奖负丝纶。:名声与地位的负担感,感到羞愧。
- 除苏州制云藏于己为道义,施于物为政能。:施行仁政,心中应有道义。
- 在公形骨鲠之志,阖境有裤襦之乐。:坚持公正的志向,同时享受简单的生活乐趣。
- 候病须通脉,防流要塞津。:治理需关注民生,预防灾害。
- 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解决烦恼需安静,弥补不足需勤劳。
- 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均。:简化法律,均摊赋税。
- 以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亲自参与治理,报效国家。
- 襦裤提于手,韦弦佩在绅。: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反映官员的形象。
- 敢辞称俗吏,且愿活疲民。:不愿做庸俗官员,愿为百姓服务。
- 常常州未徵黄霸,湖湖州犹借寇恂。:提到历史人物,表达对好政的渴望。
- 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怜。:自责没有政绩,感到羞愧。
- 河北三郡相邻,皆有善政,时为铛脚刺史。:提到邻近地区的良好治理,激励自己。
- 见唐书。:引用历史典籍,增强诗的厚重感。
- 制诏夸黄绢,诗篇占白苹。:提到历史人物的美德,表现对优秀治理的赞美。
- 美贾常州也。:对常州美德的称赞。
- 美崔吴兴也。:对吴兴的赞美。
- 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感慨无法得到理想结果。
- 自谓也。:自我感叹。
- 警寐钟传夜,催衙鼓报晨。:描绘官员的工作状态。
- 唯知对胥吏,未暇接亲宾。:忙于公事,没时间接待朋友。
- 色变云迎夏,声残鸟过春。:描绘季节的变化,情感的流转。
- 麦风非逐扇,梅雨异随轮。:自然的变化,象征生活的无常。
- 武寺山如故,王楼月自新。:描绘故地的变化与不变。
- 武丘寺也。:指出具体的地名。
- 郡内东南楼名也。:解释诗中提到的楼名。
- 池塘闲长草,丝竹废生尘。:描绘安静的环境,反映人们的生活状态。
- 暑遣烧神酎,晴教煞舞茵。:描绘炎热的天气与人们的活动。
- 待还公事了,亦拟乐吾身。:表达等到公事结束后希望享受生活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们的情感变化。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韵律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气势与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与官职责任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政治理想与民生幸福的追求。白居易在诗中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乡:象征思乡之情,反映出离别的孤独感。
- 守土:表示责任感,强调职责的重要性。
- 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反映出旅途的漫长。
- 草:象征自然与生命,反映生活的真实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白居易的《客》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乡愁
B. 官员的责任与理想
C. 自然景色
D. 个人情感 -
填空题:诗中提到“_____”,反映出作者对民生的关注。
-
判断题:白居易在诗中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对/错)
答案:
- B
- 官员职责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诗歌都关注民生,但白居易更偏向于具体的政治理想,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