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时间: 2025-01-10 23:1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作者:白居易 〔唐代〕
风光烟火清明日,
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
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
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
辽东怅望鹤飞还。
白话文翻译
在清明节这一天,我登上老君阁,远望洛阳城,心中感慨万千。
城市里的人们无论是歌唱还是哭泣,似乎都与这个节日息息相关。
有什么事情不是随着东洛的水流而去呢?
又有哪一家人是在北邙山安葬亲人的呢?
桥上车马川流不息,
渡口的船只也在忙碌着。
坟墓一座座堆积在一起,人们在其中来来往往,
我向着辽东远望,心中怅然,愿那仙鹤能够飞回。
注释
- 清明日:指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节日。
- 老君阁:阁名,可能指道教的老子,寓意高深。
- 东洛水:指洛水,流经洛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北邙山:洛阳附近的山,古时常作为埋葬之地。
- 中桥:桥梁,象征交通繁忙。
- 冢墓:坟墓,指代人们的去世和祭奠。
典故解析
- 清明:古时的节气,后演变为扫墓祭祖的日子。
- 鹤:在中国文化中,鹤象征长寿与仙人,常与道教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风平易近人而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社会生活与人生感悟,语言流畅,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节,白居易登阁远望洛阳,见城市中人们祭扫祖先,内心感慨颇多,借此抒发对生死、时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城市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繁忙与哀伤。整首诗通过对清明日的观察,展现了人们在生死面前的无奈与感慨。首联“风光烟火清明日”,用“风光烟火”描绘了清明节的气氛,既有春天的美丽,又有祭扫的庄重。随后的“歌哭悲欢城市间”,更是将节日的欢乐与哀痛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人们在生死离别中的复杂情绪。
诗中以洛水与北邙山为象征,表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东洛水流逝的象征,暗示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而北邙山则是埋葬的地方,象征着人们终将归于尘土。诗的后半部分,车马川流不息,舟航繁忙,展现了清明节期间人们祭扫的热闹场面。最终,诗人向辽东眺望,内心充满怅惘,愿望仙鹤飞回,更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超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光烟火清明日:描绘清明节的景象,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美。
- 歌哭悲欢城市间:表现节日里人们的复杂情感,既有欢歌也有哀哭。
- 何事不随东洛水:质问人生的种种,皆随时间而去。
- 谁家又葬北邙山:提到葬墓,暗示生死无常。
- 中桥车马长无已:描写繁忙的交通,象征生机与繁忙。
- 下渡舟航亦不闲:舟船不断,体现祭扫的热闹。
- 冢墓累累人扰扰:墓地众多,人们来往不息,反映生死的常态。
- 辽东怅望鹤飞还:诗人向往超然的生活,表现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歌哭悲欢”,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水象征时间,鹤象征长寿与超脱。
- 排比:如“冢墓累累人扰扰”,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生死、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透过清明节的祭扫活动,反映出人们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逝去的怀念,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清明:象征生与死的交替。
- 洛水:时间的流逝与人的思念。
- 北邙山:死亡与安息的象征。
- 鹤:超脱与长寿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节主要是为了什么?
- A. 祭祖扫墓
- B. 庆祝丰收
- C. 迎接新年
- D. 游玩春游
-
“何事不随东洛水”中的“东洛水”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时间
- C. 亲情
-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 A. 冒险
- B. 友谊
- C. 超脱与长寿
- D. 爱情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生死与时光的思考,但白居易更侧重于清明节的祭扫活动,而杜甫则更关注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悲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