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五牧笛》

时间: 2025-01-10 19:19:08

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

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

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
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
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白话文翻译

草地上绿草如茵,牛羊在辽阔的平原上悠然自得。
在绵延的雾霭中,落日的余晖似乎在轻声吟唱。
那悠远的笛声轻轻传来,仿佛在描绘着真实的情感。
这声音岂能与那些卖糖人相比,他们的箫声是为了吸引稚嫩的孩子。

注释

  • 无端倪:无穷无尽,形容草地广阔。
  • 芊绵:形容草木繁茂,生长茂盛。
  • 杳霭:指云雾缭绕,景色朦胧。
  • 一横吹:形容落日的余辉如同一横琴音。
  • 超遥:指声音传得很远。
  • 逸响:轻松悠扬的声音。
  • 澶漫:形容声音绵延悠长。
  • 卖饧人:指卖糖果的小贩,常用笛声吸引孩子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领袖,主张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又有细腻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五 牧笛》属于王安石对田园生活的描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美好。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他在政治改革的重压之下,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寄托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牧笛》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悠扬动听的旋律,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通过“绿草”、“牛羊”、“落日”等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尤其是“落日一横吹”一语,既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又将自然与音乐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同时,诗中“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则表现了音乐的悠远和情感的真实,仿佛让读者能够听到那轻柔的笛声,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深情。最后一句“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则用对比手法,呈现了牧笛与街头小贩笛声的不同,强调了牧笛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与生活的纯粹。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反映了王安石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中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深切向往,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细腻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草无端倪:描绘了广阔的草地,传达出一种无尽的自然之美。
  2. 牛羊在平地:牛羊的出现,使得草地的生机与活力更加明显。
  3. 芊绵杳霭间:在朦胧的雾霭中,草木的繁茂与宁静结合。
  4. 落日一横吹:落日的余晖如同一曲悠扬的乐音,渲染了诗的氛围。
  5. 超遥送逸响:悠远的笛声传来,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6. 澶漫写真意:笛声绵延,仿佛在描绘着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7. 岂比卖饧人:通过对比,指出牧笛的深情与小贩的商业化笛声的不同。
  8. 吹箫贩童稚:小贩的笛声是为了吸引孩子,暗示了生活的世俗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日比作悠扬的乐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比:通过牧笛与小贩笛声的对比,突出了情感的真实与纯粹。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草、牛羊、落日)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音乐的悠扬。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真实情感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草:象征生机与自然的宁静。
  • 牛羊:代表农村生活的和谐与富饶。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牧笛:代表自然的声音,传达出情感的真实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落日一横吹”指的是什么? A. 落日的余晖
    B. 小贩的笛声
    C. 牛羊的叫声

  2. “岂比卖饧人”这句中的“饧”是指什么? A. 糖果
    B. 米饭
    C. 面条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哪个地方的生活? A. 城市
    B. 农村
    C. 山林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村居》(高鼎):描写农村宁静的生活场景。

诗词对比

  • 《牧笛》《归园田居》:两者均强调田园的宁静与自然,但王安石的诗中更多地融入了音乐的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