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摘得菊花携得酒,
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
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话文翻译:
我采摘了菊花,带着酒,骑马绕村而行,心中思绪绵绵。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掌心,哪里可以登高远望梓州呢?
注释:
- 摘得:采摘,得到。
- 携得:携带,带着。
- 绕村:围绕村庄,行走。
- 思悠悠:思绪绵长,心中感慨万千。
- 下邽:地名,今陕西省的一个地方。
- 田地平如掌:形容田地非常平整,像手掌一样。
- 登高望梓州:攀高望远,想要看到梓州的景色。
典故解析: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隐逸,常与重阳节(九月九日)相联系。古人认为在重阳节时采菊花、饮酒是习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仕途坎坷,晚年隐居,作品以“乐天”之名广为流传。他注重诗歌的通俗易懂,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前后,诗人身处下邽,思念远方的梓州,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九日寄行简》是一首描绘重阳节时节的古诗,诗人通过简单的日常活动,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摘得菊花携得酒”引出重阳节的主题,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常与长寿、清雅联系在一起。接着“绕村骑马思悠悠”,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骑马游览,心中充满了思考与感慨,体现了他渴望自由的内心。
第三句“下邽田地平如掌”用生动的比喻形容了下邽的土地平坦,这不仅展现了农村的宁静美好,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而最后一句“何处登高望梓州”,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渴望远眺的心情。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行:诗人采摘菊花,带着酒,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暗示着重阳节的庆祝。
- 第二行:骑马绕村,心绪悠然,表现出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
- 第三行:描绘下邽的田园风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第四行:表达对梓州的思念,渴望能够登高望远。
-
修辞手法:
- 比喻:“田地平如掌”形象地描绘了田地的平坦。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高洁、长寿,与重阳节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 酒:表示庆祝与轻松,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骑马:象征自由与洒脱,体现诗人内心的恬淡。
- 田地: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宁静,展示了诗人的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高洁
- C. 忍耐
- D. 幸福
-
“下邽田地平如掌”中“平如掌”是指什么?
- A. 田地高低不平
- B. 田地非常平坦
- C. 田地贫瘠
- D. 田地广阔
-
诗人骑马绕村的情景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自在
- C. 怒气
-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九日寄行简》与杜甫的《登高》都描绘了登高的情景,但白居易更注重生活的闲适和对自然的热爱,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