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时间: 2025-01-27 04:0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李洞 〔唐代〕
旧山归隐浪摇青,
绿鬓山童一帙经。
诗帖布帆猿鸟看,
药煎金鼎鬼神听。
洞深头上聆仙语,
船静鼻中闻海腥。
此处先生应不住,
吾君南望漫劳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轩辕先生返回罗浮山的情景。旧山隐居在青色的波浪中,绿鬓的山童正在读一本经书。猿猴和鸟儿在诗帖上静静观望,药煎在金鼎中,鬼神也在倾听。洞深的地方,头顶上可以听见仙人的话语,船静静地停泊,鼻中嗅到海腥的气味。这里的先生应该不会再留住了,我的君主在南方望着他,白白劳神。
注释:
- 旧山:指的是原来的山,象征隐居之地。
- 绿鬓山童:山中年轻的隐士,形象清新。
- 一帙经:一卷经书,表示修行的生活。
- 诗帖:诗文的纸张,象征文化艺术。
- 药煎金鼎:用金鼎煎药,暗示炼丹或修道。
- 鬼神听:鬼神在听药煎的声音,表现神秘气氛。
- 此处先生应不住:表示对老师不再留恋的感慨。
- 吾君南望漫劳形:君主向南凝望,白费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描写山水和隐士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淡泊之情。
诗歌鉴赏:
《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充满了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诗中通过对山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清静与超然。开头两句“旧山归隐浪摇青”立即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青色的波浪摇曳,象征着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描写中,绿鬓山童的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诗中提到的“药煎金鼎”和“鬼神听”,则将隐士的生活与修道、炼丹联系起来,展现出神秘而深邃的文化内涵。通过“洞深头上聆仙语”,诗人进一步增强了隐居的神秘感和超脱尘世的气质,似乎隐士与仙人之间的对话,揭示了更高层次的智慧与宁静。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则带有一定的感伤,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隐士生活的结合,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流露出深沉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归隐的山景,隐喻着一种宁静的生活。
- 第二联通过“山童”的形象,表现隐士的修行与内心的平和。
- 第三联展现诗歌的艺术性与自然的和谐。
- 第四联则引入鬼神,象征着道教的修炼与超凡脱俗。
- 第五联通过“聆仙语”,表现了隐士的高雅与深邃。
- 第六联则是对自然气息的细腻描写,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 最后两句带有感伤,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旧山归隐浪摇青”描绘了隐居的环境。
- 拟人手法在“鬼神听”中使用,增添了神秘感。
- 对仗工整,使诗句富有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推崇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波:象征宁静与和谐。
- 山童:隐士的象征,表现出清新自然的生活。
- 金鼎:道教炼丹的象征,代表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仙语:象征智慧与超凡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绿鬓山童”指的是: A. 老人
B. 年轻人
C. 动物
D. 石头 -
诗中提到的“金鼎”象征着: A. 财富
B. 诗歌
C. 炼丹
D. 友谊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李洞的《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均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洞则更多地关注隐士的生活与哲思。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相似,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