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沙溪
方千里 〔宋代〕
杨柳依依窣地垂。
麹尘波影渐平池。
霏微细雨出鱼儿。
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
腰肢宽尽缕金衣。
白话文翻译:
杨柳轻轻垂下,依依不舍。
池塘中微波荡漾,尘埃渐渐平息。
细雨飘落,鱼儿在水中游动。
我早已因离别而消瘦,怎能承受春天的离去带来的悲伤?
她的腰肢纤细,穿着缕金的衣裳。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依:形容柳树柔软的样子,像是依依不舍。
- 麹尘:指池塘中的泥沙和浮尘。
- 霏微:形容细雨的轻柔。
- 先自别来容易瘦:意指自从离别后,生活的艰难让人容易消瘦。
- 那堪:哪里能够承受。
- 不胜悲:无法承受的悲伤。
- 缕金衣:用金线织成的衣服,形容华美的衣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意境体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离别的伤感,符合古典诗词常见的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千里,宋代诗人,关于其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体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风格偏向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浣沙溪》创作于春日,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日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因离别而生的忧伤。
诗歌鉴赏:
《浣沙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杨柳依依、细雨霏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画。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柳树轻垂、池水平静,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而随后细雨的描写则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似乎预示着离别的来临。
后面的句子,尤其是“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离别带来的心灵创伤,与春天的去逝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腰肢宽尽缕金衣”则以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形成了对比。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柳依依窣地垂:描绘春日柳树的柔美与生机,展现出一种恬静的自然景象。
- 麹尘波影渐平池:池塘水面逐渐平静,暗示着内心的一种安宁感。
- 霏微细雨出鱼儿:细雨轻轻洒落,鱼儿在水中游动,营造出一种生动而轻快的春日氛围。
- 先自别来容易瘦:由于离别的痛苦,心灵和身体的疲惫感显现。
- 那堪春去不胜悲:春天的去逝令诗人感到无法承受的悲伤。
- 腰肢宽尽缕金衣:通过对美的描绘,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柔美与依依不舍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霏微细雨”和“自别来容易瘦”形成了结构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和离别的悲伤,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体现了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情。
- 细雨:象征忧伤与思念。
- 鱼儿:象征自由与快乐,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金衣:象征美好,体现对往昔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杨柳依依”是指什么?
A. 柳树的生机
B. 柳树的枯萎
C. 柳树的高大
D. 柳树的孤独 -
“那堪春去不胜悲”该如何理解?
A. 春天的离去令人快乐
B. 春天的离去令人悲伤
C. 春天的离去毫无感觉
D. 春天的离去令人期待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诗词对比:
比较《浣沙溪》和《春望》,二者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忧伤,但《春望》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离愁,而《浣沙溪》则专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大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