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竹阁》

时间: 2025-01-26 04:15:52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

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竹阁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
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
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

白话文翻译:

傍晚我坐在松树的檐下,夜里在竹阁中安眠。
在清静的环境中准备服药,幽静的独处让我似乎已回到了山中。
聪明的人未必能胜过笨拙的人,忙碌的人也不如闲适的人。
无需特意去修道,这里就是通往玄妙的入口。

注释:

  • 松檐:松树的屋檐,这里指松树林下的凉亭。
  • 竹阁:用竹子建成的阁楼,象征清幽的环境。
  • 清虚:清静空灵,指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
  • 玄关:指通往深邃道理的入口,寓意深刻的哲理。

典故解析:

  • 修道:指修炼道理或修身养性的过程,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省。
  • :在古代文化中,闲适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象征与自然和谐相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现实主义的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著称,关注社会民生,作品广泛流传。

创作背景:

《宿竹阁》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闲暇时光中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哲理,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道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宿竹阁》是白居易在松檐竹阁下所作的一首抒怀之作,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晚坐松檐下”引入,描绘了傍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接着“宵眠竹阁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与安详,仿佛在竹林的环绕中,诗人得到了心灵的栖息。

诗中“清虚当服药”展现了诗人对身体与心灵的关照,强调在清静的环境中,心灵如药般得到滋养。而“幽独抵归山”则隐喻着一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

后半部分“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则揭示了人生的哲理,表达一种对忙碌与闲适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更胜于外界的繁华,提醒人们在喧嚣的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平和。“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总结了整首诗的思想,认为修道不必拘泥于外在形式,真正的道理在于心灵的觉悟。

这首诗简洁而深邃,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哲理之思,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坐松檐下:傍晚时分,诗人坐在松树的檐下,感受到自然的宁静。
  2. 宵眠竹阁间:夜晚在竹阁中安然入睡,这里的环境给人以舒适感。
  3. 清虚当服药: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准备服用药物,暗示心灵的清净。
  4. 幽独抵归山:独处于宁静之中,似乎已经回归到山林之间,表现了内心的向往。
  5. 巧未能胜拙:聪明的人未必能胜过笨拙的人,强调内在的智慧。
  6. 忙应不及闲:忙碌的人不如闲适的人,反映出对生活节奏的思考。
  7. 无劳别修道:不必特意去修道,暗示道理就在生活中。
  8. 即此是玄关:这里便是通向深邃道理的入口,强调心灵的觉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将“清虚”比作服药,强调心灵的滋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长寿。
  • :象征高洁与坚韧。
  • :象征心灵的滋养与修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的《宿竹阁》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城市的喧嚣
    B. 自然的宁静
    C. 战争的悲壮

  2. 诗中提到的“清虚”最接近以下哪个概念? A. 繁华
    B. 喧闹
    C. 清静

  3.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聪明的人总是胜过笨拙的人
    B. 忙碌的人总是比闲适的人好
    C. 聪明的人未必胜过笨拙的人,忙碌的人也不如闲适的人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的宁静,但王维更强调山水的意境与孤独的情感。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也反映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