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太和》

时间: 2025-01-27 04:48:35

我本田家子,驱来作长官。

政虽无小异,民却自相安。

静或焚香坐,閒因展画看。

庸人扰之耳,只道太和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本田家子,驱来作长官。
政虽无小异,民却自相安。
静或焚香坐,闲因展画看。
庸人扰之耳,只道太和难。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个农家子弟,被派来当长官。
虽然政务上没有太大差别,但百姓却能和睦相处。
有时静坐焚香,有时闲看画卷。
那些庸人却在耳边喧嚣,只是说太和之道难以实现。

注释:

  • 田家子:指农民,出身于农家的孩子。
  • 驱来:被派遣、召来。
  • 长官:官职,这里指地方官。
  • 政虽无小异:政务上没有小的差别。
  • 民却自相安:百姓之间却能和谐共处。
  • 焚香坐:点燃香火静坐,表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 闲因展画看:闲暇时欣赏画作。
  • 庸人扰之耳:那些平庸之人喧闹在耳边。
  • 太和难:太和之道难以实现,指维持和谐的治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似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文见长。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意蕴深邃。

创作背景:

《守太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反映了对官场与民生的观察与思考,展示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守太和》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宁静与对社会和谐的向往的诗。诗人自述出身于农家,象征着质朴与自然,然而他被召来担任长官,体现了对责任的承担。诗的前两句呈现出一种对比,虽然他在政务上并没有大的区别,但民众之间却能和平相处,这反映了诗人对治理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良好的治理不仅仅在于官员的政务能力,更在于百姓的和睦共处。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的闲适生活,焚香静坐、展画观赏,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这种闲适与内心的宁静,正是他心中所渴望的理想境界。然而,庸人却在耳边不断骚扰,指责他所追求的“太和”难以实现,反映出社会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整首诗以一种淡淡的忧伤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思考,以及在现实中追求和谐的艰难。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让人反思在喧嚣的社会中,如何保有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本田家子:诗人自谦,介绍自己的出身。
  2. 驱来作长官:被召来担任官职,表示责任的重担。
  3. 政虽无小异:政务处理上没有太大差别,暗示官场的复杂。
  4. 民却自相安:指百姓和睦相处,管理得当。
  5. 静或焚香坐:描绘宁静生活,表现出内心的平和。
  6. 闲因展画看:通过欣赏画作,体现文人雅趣。
  7. 庸人扰之耳:庸人喧闹,表示外界的压力与干扰。
  8. 只道太和难:对理想的嘲讽,反映出对和谐社会的怀疑。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隐喻:将“太和”隐喻为理想的治理,体现出社会的复杂性。
  • 排比:通过“静”、“闲”表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艰难的感慨,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出一种对官场与民生的深思,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 田家:象征着质朴与自然,代表诗人的根本出身。
  • 长官:象征着责任与权力,表现出诗人对官职的理解。
  • 焚香、展画:体现了诗人追求的内心宁静与生活雅趣。
  • 庸人:象征着社会的杂音,反映出人们对理想的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自称是哪个阶层的人?

    • A. 王公贵族
    • B. 田家子弟
    • C. 商人
    • D.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太和”主要指什么?

    • A. 战争
    • B. 和谐社会
    • C. 财富
    • D. 知识
  3. 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做什么?

    • A. 打猎
    • B. 读书
    • C. 焚香、展画
    • D. 游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在诗中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而徐似道则更加关注内心的宁静与社会的和谐,反映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