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26 23:2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作者:贺铸
芳草斜曛。映画桥,翠阁临津。
数阕清歌,两行红粉,厌厌别酒初醺。
芳意赠我殷勤。罗巾双黛痕。
便兰舟独上,洞府人闲,素手轻分。
十里绮陌尘。望紫云车远,已掩青门。
迤逦黄昏,景阳钟动,临风隐犹闻。
明朝水馆渔村。凭谁招断魂。
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应待归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风景画,描写了春天的草地、桥梁、亭阁等景物。诗人感受到离别的愁绪,吟唱着清歌,看到两行美女,心中感到惆怅。芳草和清酒的意境交融,令人倍感温馨而又难以忘怀。独自一人乘船,心中思绪万千,似乎在期待着明天的渔村生活。黄昏时分,钟声响起,风中依稀可闻的乐声让人感到无尽的惆怅。诗人最后感叹,若今夜明月多情,何不等着归云呢?
注释
- 更漏子:古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感情。
- 芳草斜曛:芳草在夕阳下斜斜映照,描绘出一种温柔的自然景象。
- 映画桥:映照着桥的水面,表现出水中倒影的美。
- 红粉:指年轻女子,传统上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 罗巾:一种轻薄的织物,用于形容女子的衣物。
- 兰舟:指小船,兰舟象征着幽雅和清新。
- 青门:指青色的门,象征着家门或归途。
- 断魂:表示思念之情,恨不能与爱人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 1052-1125),字敏中,号秋水,北宋词人,著名的词作家之一。他的词风清婉、典雅,擅长抒情,常表达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景物的热爱。
创作背景
《更漏子》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经历离别与孤独,因而在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贺铸的《更漏子》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整首词以优美的自然景物为背景,交织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初始的“芳草斜曛”便带我们进入一个静谧而又温柔的环境,接着通过“数阕清歌”和“两行红粉”,展现出生活的美好与短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而细腻。
词的后半部分,随着“迤逦黄昏”的描写,情绪逐渐沉重,诗人在黄昏的宁静中思索着无法相聚的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草斜曛:描绘了夕阳下的芳草,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 映画桥,翠阁临津:桥和阁楼的意象,显示出优雅的环境。
- 数阕清歌:清歌声声,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两行红粉:描写了美丽的女子,增添了景色的生动性。
- 厌厌别酒初醺:表达了对离别酒的厌倦与醉意。
- 芳意赠我殷勤:强调了对方的殷勤与关心。
- 便兰舟独上:独自一人,增加了孤独感。
- 黄昏,景阳钟动:钟声与黄昏的结合,营造出思念的氛围。
- 明朝水馆渔村:期待着明日的渔村生活,表现出对未来的向往。
- 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和对明月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数阕清歌,两行红粉”,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明月多情”,赋予自然物以情感。
- 比喻:使用“芳草”、“兰舟”等意象,形象生动地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青春与美好。
- 桥:象征连接与离别。
- 红粉:象征美丽与青春。
- 兰舟:象征幽雅与宁静。
- 明月:象征思念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更漏子》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贺铸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芳草斜曛”是指什么?
- A. 早晨
- B. 黄昏
- C. 中午
- D. 晚上
-
诗中“明月多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贺铸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的作品都蕴含深厚的情感,但贺铸更侧重于自然描绘与离愁,而李清照则更关注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