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罗敷歌(采桑子·五之一)
原文展示:
高楼帘卷秋风里,目送斜阳。
衾枕遗香。今夜还如昨夜长。
玉人望月销凝处,应在西厢。
关掩兰堂。惟有纱灯伴绣床。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中,帘子随秋风卷起,我目送着斜阳的余晖。
床头的枕头上还留有香气,今晚依然像昨夜那样漫长。
那位美人凝望着月亮的地方,应该是在西厢房。
门关上了兰香的堂室,只有纱灯陪着绣床。
注释:
- 高楼:指高大的楼房,象征着居住的环境与心情。
- 帘卷:帘子被风卷起,展现出秋日的氛围。
- 衾枕:指的是被子和枕头,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心爱的对象。
- 销凝处:指思念的地方,销散凝聚的情感。
- 西厢:古代建筑中常指偏房,象征隐秘的爱情。
- 兰堂:兰香的堂室,代表雅致与宁静。
- 纱灯:轻盈的灯光,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玉人”与“西厢”,均与古代文人墨客对爱情的向往有关,特别是与“西厢记”这一经典戏剧作品紧密关联,表达了对爱情的期盼与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贺铸,字承宗,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婉约。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贺铸晚年,正值其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好情感的追寻。
诗歌鉴赏:
《罗敷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思念的情感。诗中以“高楼帘卷秋风里”开篇,瞬间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美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目送斜阳”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衾枕间的香气则暗示着美好回忆的残留,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情感背景。
“玉人望月销凝处,应在西厢”一联,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对爱人的思念与期待,西厢不仅是空间的指代,更是情感的寄托。最后的“惟有纱灯伴绣床”则表现出孤独的情感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灯光下的绣床,似乎在诉说着两人曾经的甜蜜。
整首词以秋风、斜阳、纱灯等意象串联起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远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楼帘卷秋风里”:展现了高楼中的秋日景象,隐含着诗人的孤独感。
- “目送斜阳”:表达对日落时分的眷恋与感伤。
- “衾枕遗香”:描绘出温馨的回忆,暗示着爱的存在。
- “今夜还如昨夜长”: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思念的绵长。
- “玉人望月销凝处”:美人凝望月亮,寄托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 “应在西厢”:暗示爱情的隐秘与珍贵。
- “关掩兰堂”:表明了门窗紧闭,守护着内心的秘密。
- “惟有纱灯伴绣床”:描绘出孤单的情境,纱灯的柔光与绣床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情感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情感的细腻与丰富。如“玉人”不仅是美人的形象,更是心中理想伴侣的象征。
-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向往,深刻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高楼:象征着诗人的心情与环境。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内心的孤寂。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时光的短暂。
- 玉人:象征着心中理想的爱人,寄托着爱情的渴望。
- 西厢:象征着隐秘的爱情空间,充满浪漫色彩。
- 纱灯:象征着孤独的陪伴与温暖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楼帘卷秋风里”中的“高楼”指的是: A. 低矮的房屋
B. 高大的楼房
C. 山坡上的小屋
D. 田间的小屋 -
“玉人望月销凝处”中“玉人”指的是: A. 普通女子
B. 诗人的母亲
C. 心爱的女子
D. 朋友 -
诗中提到的“西厢”象征的是: A. 书房
B. 隐秘的爱情
C. 庭院
D. 餐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贺铸与李清照的词风虽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贺铸的词更显婉约与孤独,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柔情与坚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