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虎丘寺
高翥 〔宋代〕
西出吴门步屟轻,
浮屠唤客入山行。
石从试剑何年裂,
池自通泉尽日平。
烟径远传僧磬响,
云龛深锁佛灯明。
移舟更宿枫桥寺,
要听疏锺半夜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虎丘寺的游览情景。诗人轻松地走出吴门,踏上山路,浮屠寺庙召唤着他前行。那块用于试剑的石头,不知是何年何月裂开,池水从泉眼流出,日复一日地平静无波。远处的烟雾小径上传来了僧侣敲磬的声音,深藏的云间佛龛中佛灯明亮。移舟到枫桥寺,想要听听那半夜时分的钟声。
注释:
- 吴门:指苏州,古代吴国的都城。
- 步屟轻:轻松地行走,屟指的是鞋子。
- 浮屠:佛塔,寺庙的一种建筑。
- 试剑:古时武士用来试剑的石头。
- 烟径:被烟雾笼罩的小路。
- 僧磬:僧侣敲击的磬,发出的声音。
- 云龛:藏在云雾中的佛龛,象征着神秘与宁静。
- 疏锺:敲响的钟声,通常在寺庙中使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生卒年不详),字师古,号松隐,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佛教文化。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人游览虎丘寺时,欣赏了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写下了这首诗。虎丘寺位于苏州,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悠久,充满了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虎丘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反映了诗人高翥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诗中描绘的场景清新而宁静,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和谐。开头两句以轻快的步伐描绘了诗人走出吴门,进入虎丘寺的情景,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接下来的描写则细腻而富有历史感,试剑石和安静的池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不变的宁静。
烟径与僧磬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禅意,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内心追求。而“云龛深锁佛灯明”则展现了宗教的神秘与宁静,仿佛在传达佛教的智慧与光明。最后两句则将情景转向了另一座寺庙,表现了诗人对钟声的期待,暗示着他对安宁与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结构,既有对眼前美景的欣赏,又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出吴门步屟轻:诗人轻松地走出苏州城,象征着愉悦的心情。
- 浮屠唤客入山行:佛塔召唤着游人,暗示着自然与宗教的结合。
- 石从试剑何年裂:试剑的石头诉说着历史,岁月的流逝。
- 池自通泉尽日平:池水清澈平静,象征着内心的安宁。
- 烟径远传僧磬响:远处传来的磬声,增添了禅意。
- 云龛深锁佛灯明:深藏的佛龛中透出光明,象征着智慧。
- 移舟更宿枫桥寺:诗人继续旅行,寻找宁静的栖息地。
- 要听疏锺半夜鸣:期待听到半夜的钟声,象征着内心的修行。
修辞手法:
- 比喻:把佛灯比作智慧的象征。
- 对仗:如“烟径远传”和“云龛深锁”,形成和谐的诗句结构。
- 拟人:浮屠唤客,赋予了寺庙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宗教的和谐关系展开,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 | 解释 |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
吴门 | 苏州的代称,代表故乡的亲切感 | 乡愁与归属感 |
浮屠 | 佛塔,象征佛教文化与信仰 | 追求智慧与内心平静 |
试剑石 | 古代武士用来试剑的石头,历史的见证 | 时代的流逝与对历史的思考 |
僧磬 | 僧侣敲击的磬,代表宗教的声音与氛围 | 寺庙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佛灯 | 佛龛中的灯,象征着光明与智慧 | 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
枫桥寺 | 另一座寺庙,象征着旅行与不断的探索 | 对安宁与内心修行的渴望 |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虎丘寺》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高翥
- C) 杜甫
-
“烟径远传僧磬响”中的“僧磬”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僧侣敲击的磬
- C)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试剑石”象征什么?
- A) 传统文化
- B) 历史的流逝
- C) 自然景观
答案:
- B) 高翥
- B) 僧侣敲击的磬
- B) 历史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历史交融的场景。
- 《庐山谣》(李白):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虎丘寺》:两者都是山水诗,前者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而后者则更注重于人与宗教的关系,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高翥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唐诗三百首》:与山水诗相关的经典作品。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