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园三月十一日 宋祁 〔宋代〕 春园来继日,叠叶暗东西。 荫树都成幄,寻花旋作蹊。 沼鱼衔尾戏,林鸟合声啼。 宁暇并州问,山公醉自迷。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花园,连续的日子里,树叶层层叠叠,东西方向都显得暗淡。 树荫下如同帐篷,寻找花朵时,小径随即形成。 池塘里的鱼儿相互追逐嬉戏,林中的鸟儿齐声啼叫。 哪里有时间去关心并州的事情,山公自己醉得迷失了方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继日:连续的日子。
- 叠叶:层层叠叠的树叶。
- 荫树:树荫。
- 幄:帐篷。
- 旋作蹊:随即形成的小径。
- 沼鱼:池塘里的鱼。
- 衔尾戏:相互追逐嬉戏。
- 合声啼:齐声啼叫。
- 宁暇:哪里有时间。
- 并州:古代地名,这里泛指外界事务。
- 山公:诗人自指。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春天花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在花园中漫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从而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花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生机与和谐。首联“春园来继日,叠叶暗东西”描绘了春天花园中树叶的茂密,给人以宁静而深邃的感觉。颔联“荫树都成幄,寻花旋作蹊”则进一步以树荫和花径为意象,展现了花园的幽静与美丽。颈联“沼鱼衔尾戏,林鸟合声啼”生动地描绘了池塘中鱼儿的嬉戏和林中鸟儿的啼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尾联“宁暇并州问,山公醉自迷”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宁愿沉醉于自然之中,也不愿被外界纷扰所困扰。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通过“春园来继日”表达了春天连续的美好日子,而“叠叶暗东西”则描绘了树叶的茂密,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颔联:“荫树都成幄”形容树荫如同帐篷,提供了遮蔽,“寻花旋作蹊”则描绘了寻找花朵时自然形成的小径。
- 颈联:“沼鱼衔尾戏”生动地描绘了池塘中鱼儿的嬉戏,“林鸟合声啼”则展现了林中鸟儿的齐声啼叫。
- 尾联:“宁暇并州问”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山公醉自迷”则表明诗人宁愿沉醉于自然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荫树都成幄”将树荫比喻为帐篷,形象生动。
- 拟人:“寻花旋作蹊”赋予花朵和小径以生命力,仿佛它们是为了迎接诗人而自然形成的。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叠叶暗东西”与“荫树都成幄”,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园,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并表达了自己宁愿沉醉于自然之中,也不愿被外界纷扰所困扰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叠叶:层层叠叠的树叶,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茂盛。
- 荫树:树荫,象征着自然的遮蔽与宁静。
- 沼鱼:池塘中的鱼儿,象征着自然的活力与和谐。
- 林鸟:林中的鸟儿,象征着自然的歌声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荫树都成幄”中的“幄”指的是什么? A. 帐篷 B. 房屋 C. 道路 D. 桥梁
-
诗中“宁暇并州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关心世俗事务 B. 超然于世俗事务 C. 对并州的向往 D. 对并州的厌恶
-
诗中“沼鱼衔尾戏”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鱼儿在水中游动 B. 鱼儿相互追逐嬉戏 C. 鱼儿在岸边休息 D. 鱼儿在水中觅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宴桃李园序》: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中的鸟鸣,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宋祁的《西园三月十一日》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宋祁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超然态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宋祁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