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读《山海经》,并引 其四》

时间: 2025-01-11 09:07:36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鍊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政洵奇逸,妙算穷阴阳。
淮南枕中诀,养鍊岁月长。
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
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歌颂了子政(指的是子思)的人才和智慧,认为他超凡脱俗,深谙阴阳之道。淮南的秘诀藏于枕边,能养生延年。生活在污浊的环境中,难以争取这一瞬的光辉。又怎能知道那青藜火的光亮,老者(丈人)并非是世俗之人?

注释:

  • 子政:即子思,孔子的孙子,代表着儒家思想的传承者。
  • 洵奇逸:洵,确实;奇逸,指的是超凡脱俗的才能。
  • 阴阳:古代哲学中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
  • 淮南:古地名,传说中淮南王刘安是道教的代表。
  • 养鍊:指养生和修炼。
  • 臭浊:指污浊的环境。
  • 青藜火:青藜是一种植物,火象征光明和希望。
  • 丈人:古代尊称,通常指有智慧的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阅读《山海经》后所作,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和哲学的思考。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多关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苏轼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超凡智慧和修炼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通过对“子政”与“青藜火”的描绘,探讨了智慧与人生的意义。在诗中,苏轼以“子政洵奇逸”开篇,直指天才的超凡脱俗,展示了他对古代智者的推崇。而后通过“淮南枕中诀”引入道教的养生之道,暗示着智慧与寿命的密切关联。诗中“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一句,强调了在复杂混乱的环境中,追求光明与卓越的艰难。最后,提到的“青藜火”则象征着一种内在的智慧与灵魂的光芒,强调即便在浑浊的世俗中,也能找到真正的智慧和价值。整体上,诗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表达了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博大的胸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政洵奇逸:称赞子思的才能超凡脱俗。
  2. 妙算穷阴阳:他精通阴阳之道,显示出深厚的学识。
  3. 淮南枕中诀:暗指道教的养生秘诀,藏于日常生活中。
  4. 养鍊岁月长:通过修炼,能够延长生命。
  5. 岂伊臭浊中:质疑在污浊环境中,是否能够争取光辉。
  6. 争此顷刻光:强调瞬间的光辉是多么难得。
  7. 安知青藜火:反问青藜火的光亮,象征智慧的启示。
  8. 丈人非中黄:丈人并非平凡的人,隐含对智者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藜火比作智慧的启示。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加强了情感的表达与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智慧、修炼和人生的意义,强调在浑浊环境中追求光辉与智慧的艰难。诗中展现了对古代智者的尊敬,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政:象征智慧与超越。
  • 阴阳:代表自然法则与人生哲理。
  • 青藜火:象征内在的智慧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子思
    • C. 刘安
  2. “青藜火”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臭浊”主要指什么?

    • A. 美好的环境
    • B. 复杂混乱的世俗
    •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苏轼的作品都体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注重豪放和个性,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海经》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