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一 游三洞》
时间: 2025-01-26 23:4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其一 游三洞》
作者: 曹冠 〔宋代〕
我本方壶客,飘逸离凡尘。
胸中万卷,谈笑挥翰墨通神。
不慕巢由隐迹,不羡皋夔功业,
出处两无心。
坦荡灵台净,廛隐胜云林。
念生平,喜旷达,事幽寻。
登临舒啸,惟有风月是知音。
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
四序景常新。
遐想赤松子,来为醒冲襟。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客人,
飘逸于这个尘世之外。
心中有万卷书籍,谈笑间挥洒笔墨,
与神灵沟通交流。
我不羡慕巢父的隐居,也不羡慕皋夔的功名,
对外界的声名利禄毫无所求。
心灵坦荡,灵台明净,
隐居的胜地胜过云林。
回首生平,我喜欢旷达的心境,
常常寻幽探秘。
登高呼啸,只有风月是我真正的知音。
我热爱金华仙洞,那里的苍崖飞瀑,
四季的景色始终常新。
我遐想赤松子,愿他来唤醒我的心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壶客:意指自由自在的人,常与世无争。
- 叹笑:轻松愉快地谈笑。
- 巢由:指的是隐居的古人巢父。
- 皋夔:古代的著名音乐家,象征功名。
- 灵台:指人的心灵和思维。
- 赤松子:传说中的道士,代表着清净和修行。
典故解析:
- 巢父与皋夔:二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前者以隐居著称,后者因音乐成就而闻名,二者的传说都反映出对隐逸与功名的不同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冠,字号不详,生于宋代,知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览三洞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士人对于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其一 游三洞》是一首表现诗人超然物外心态的作品。开篇以“我本方壶客”自称,传达出一种洒脱与不羁的生活态度,借此引入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在诗中,曹冠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并通过描绘“金华仙洞”和“苍崖飞瀑”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灵动。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似乎在呼喊着风月为伴,真正的知音无非是那份对自然的共鸣和对自我心灵的觉醒。通过对赤松子的提及,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清净修行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整首诗情韵悠远,意境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本方壶客,飘逸离凡尘。”:自我定位为一个超脱于世俗的人。
- “胸中万卷,谈笑挥翰墨通神。”:表达了自己博学多才,能与神灵沟通的自信。
- “不慕巢由隐迹,不羡皋夔功业,出处两无心。”:强调对隐居和功名的无所谓态度。
- “坦荡灵台净,廛隐胜云林。”:内心坦荡,认为隐居的环境胜过云林的美丽。
- “念生平,喜旷达,事幽寻。”:回忆过去,追求广阔的心境和对幽静事物的探索。
- “登临舒啸,惟有风月是知音。”:在登高呼啸中,唯有自然的风月是我真正的朋友。
- “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四序景常新。”:描绘金华仙洞的美丽景色,四季更迭皆有新意。
- “遐想赤松子,来为醒冲襟。”:期待赤松子来唤醒自己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心灵的寄托,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使用排比手法强调诗人的心境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壶: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 风月:代表自然与内心共鸣的知音。
- 苍崖飞瀑:象征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常新。
- 赤松子:象征修行与内心的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巢由”和“皋夔”分别指什么?
- A. 隐居者和音乐家
- B. 诗人和画家
- C. 战士和商人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无所谓
- C. 排斥
-
诗中“惟有风月是知音”表达了什么?
- A. 只与人交往
- B. 只有自然能理解自己
- C. 喜欢热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曹冠的《水调歌头 其一 游三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二者虽风格各异,但都传递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礼赞。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