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成中丞临川侍郎西园杂题十首·双假山》

时间: 2025-02-04 15:35:00

佛螺双髻矗层岚,云穴呀空藓晕衔。

异日主公求肖像,居然认得传溪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成中丞临川侍郎西园杂题十首·双假山 佛螺双髻矗层岚,云穴呀空藓晕衔。 异日主公求肖像,居然认得传溪岩。

白话文翻译: 两座假山如佛头上的双髻高耸在层层山岚之中,云雾缭绕的洞穴中长满了青苔。 将来主人若要寻找相似的肖像,定能轻易认出这传世的名山。

注释:

  • 佛螺双髻:比喻双峰高耸,形似佛头上的发髻。
  • 层岚:层层叠叠的山岚。
  • 云穴:云雾缭绕的洞穴。
  • 呀空:深邃空旷。
  • 藓晕衔:青苔环绕。
  • 肖像:相似的形象。
  • 传溪岩:传世的名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此诗为其在西园游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西园游玩时,被园中的双假山景色所吸引,遂作此诗以记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双假山的壮丽景色。首句以“佛螺双髻”形容双峰高耸,形象生动;次句“云穴呀空藓晕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云雾和青苔,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末句则预言了这美景的传世价值,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其永恒价值的肯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佛螺双髻矗层岚”:以佛头上的双髻比喻双峰,形容其高耸入云,层层山岚环绕。
  • 次句“云穴呀空藓晕衔”:描绘山间的云雾和青苔,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 末句“异日主公求肖像,居然认得传溪岩”:预言这美景的传世价值,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其永恒价值的肯定。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以“佛螺双髻”比喻双峰,形象生动。
  • 拟人:末句中的“居然认得”赋予了山景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双假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其永恒价值的肯定。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佛螺双髻、层岚、云穴、藓晕衔、传溪岩。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双假山的壮丽景色,通过比喻和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佛螺双髻”比喻的是什么? A. 双峰 B. 云雾 C. 青苔 答案:A

  2. 诗中的“云穴呀空藓晕衔”描绘的是什么? A. 山间的云雾和青苔 B. 山间的溪流 C. 山间的树木 答案:A

  3. 诗的末句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珍视 B. 对自然美景的厌恶 C. 对自然美景的无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宋祁的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如《山居秋暝》等,分析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色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祁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