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遇寒食》

时间: 2025-04-29 01:23:21

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

信知天地心不易,还有子规依旧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
信知天地心不易,还有子规依旧啼。

白话文翻译:

去年的清明节我在霅溪口,今年的寒食节我在镜湖西边。
我相信天地之间的情感是难以改变的,子规鸟依旧在这里啼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霅溪:指霅溪河,位于今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 镜湖:指湖面如镜,景色优美的湖泊。
  • 寒食:指寒食节,传统节日,主要在清明节前一天,纪念介之推。
  • 子规:指杜鹃鸟,因其啼声而闻名,常与春天和离别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介之推的故事,常与清明节相连。寒食节期间,民间有禁火冷食的习俗。
  • 子规啼叫与离别、思念有关,古人常用其寓意悲伤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子升,号肩吾,江南人,生于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寒食节期间,诗人以往年的清明节为引子,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越中遇寒食》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清明和寒食节的回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开篇的“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将时间和地点的对比呈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环境的细致描写。霅溪和镜湖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点,诗人以此作背景,展现了春天的生命气息和景色的变化。

“信知天地心不易”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变化的理解,表明了对自然情感的深刻领悟。最后一句“还有子规依旧啼”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沉重,子规鸟的啼叫不仅是对春天的呼唤,更是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哀叹。整首诗在自然美的描绘中渗透着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清明霅溪口: 诗人回忆去年的清明节,在霅溪口的经历,展现出对过往的怀念。
  • 今朝寒食镜湖西: 与去年形成对比,今年的寒食节是在镜湖西边,表现出时光的流逝。
  • 信知天地心不易: 诗人意识到天地间的情感和变化并不容易,表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 还有子规依旧啼: 尽管时光在变,子规鸟的啼叫依旧响起,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不变。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去年的清明与今年的寒食,突显时间的流逝。
  • 拟人: 将天地的心情拟人化,表达出自然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霅溪、镜湖: 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 子规: 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与对往昔的怀念,常与离别和思念相关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一年和哪个地方度过了清明节?

    • A) 去年,霅溪口
    • B) 今年,镜湖西
    • C) 去年,镜湖西
    • D) 今年,霅溪口
  2. “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对往昔的怀念
    • C) 生命的结束
    • D) 友情的长存

答案:

  1. A) 去年,霅溪口
  2. B) 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施肩吾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二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但施肩吾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宁静与羁旅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信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越中遇寒食》这首诗的丰富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