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古墓》

时间: 2025-01-27 03:22:15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古墓 熊孺登 〔唐代〕 碑折松枯山火烧,夜台从闭不曾朝。 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古墓前的石碑断裂,松树枯萎,山火燃烧。夜晚的墓台紧闭,从未迎接过朝阳。不要将逝去的人比作流水,因为流水东流时还会遇到潮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碑折松枯:指古墓前的石碑断裂,松树枯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墓地的荒凉。
  • 山火烧:指山火燃烧,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夜台:指墓地,夜晚的墓地。
  • 从闭不曾朝:指墓地永远封闭,从未迎接过朝阳,象征着死亡的永恒。
  • 逝者:指死去的人。
  • 流水东流逢上潮:比喻逝去的人如同东流的流水,还会遇到潮水,暗示生命的循环和再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象和比喻手法,表达了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孺登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和感慨为主。此诗通过对古墓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经过一处古墓时所作,通过对古墓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诗中“碑折松枯山火烧”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古墓的荒凉和岁月的无情。“夜台从闭不曾朝”则进一步强调了死亡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最后两句“那将逝者比流水,流水东流逢上潮”,则运用比喻手法,暗示生命的循环和再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希望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碑折松枯山火烧”:通过描绘古墓前的石碑断裂、松树枯萎和山火燃烧,营造了一种荒凉和凄凉的氛围。
  • 第二句“夜台从闭不曾朝”:强调墓地的永恒封闭,从未迎接过朝阳,象征着死亡的永恒。
  • 第三句“那将逝者比流水”:提出不要将逝去的人比作流水,暗示生命的不同。
  • 第四句“流水东流逢上潮”:比喻逝去的人如同东流的流水,还会遇到潮水,暗示生命的循环和再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那将逝者比流水”和“流水东流逢上潮”,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思考。
  • 意象:如“碑折松枯”和“山火烧”,通过生动的意象,营造了荒凉和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循环和再生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碑折松枯:象征岁月的流逝和墓地的荒凉。
  • 山火烧:增添凄凉氛围。
  • 夜台:象征死亡的永恒。
  • 流水东流逢上潮:象征生命的循环和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碑折松枯”象征什么? A. 岁月的流逝和墓地的荒凉 B. 生命的短暂 C. 死亡的永恒 D. 时间的循环

  2. 诗中“夜台从闭不曾朝”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死亡的永恒 C. 时间的循环 D. 岁月的流逝

  3. 诗中“流水东流逢上潮”暗示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死亡的永恒 C. 时间的循环 D. 生命的循环和再生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熊孺登《经古墓》: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享受,而熊孺登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死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熊孺登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以及熊孺登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