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新居》

时间: 2025-02-04 15:31:17

地古村墟迥,川回县郭斜。

蒲池馀老节,菊水引新芽。

卜筑欣成趣,归耕觉有涯。

迎门顾儿女,今日是山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古村墟迥,川回县郭斜。
蒲池馀老节,菊水引新芽。
卜筑欣成趣,归耕觉有涯。
迎门顾儿女,今日是山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村庄,四周环境幽静,河流蜿蜒,村落散落在山坡上。蒲池里仅剩的老蒲,依然保留着些许的生机,而菊花旁边则新长出了嫩芽。诗人兴致勃勃地在这里建造新家,回到田园耕作,感到生活是有尽头的。迎着门口,看到儿女,今日的生活就是这山中人家。

注释:

  • 村墟:指村庄或乡村。
  • :形容偏远、清静。
  • 川回:指曲折的河流。
  • 蒲池:生长蒲草的池塘。
  • 老节:指蒲草的老茎。
  • 菊水:指菊花旁的水,暗指生机。
  • 卜筑:指选择地点建造房屋。
  • 归耕:回到田间耕作。
  • 有涯:有尽头,暗示生命有限。
  • 山家:指山中的人家,田园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山人,金朝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以豪放的词风和深邃的诗句著称于世,是金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长寿新居》描绘的是诗人构建新居、返璞归真的理想生活,反映了他向往田园、渴望宁静的心愿。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家人的珍视。

诗歌鉴赏:

《长寿新居》是一首描绘乡村田园生活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一个宁静、恬淡的生活场景。开头两句以“地古村墟迥,川回县郭斜”描绘了偏远的村庄,展现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诗人用“蒲池馀老节,菊水引新芽”描绘出春天的生机,蒲草虽老但仍有生机,菊花也在水边悄然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萌发。

“卜筑欣成趣,归耕觉有涯”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满意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回归自然的耕作生活让人感受到一种满足和愉悦,尽管生活有限,但却是充实而有意义的。最后一句“迎门顾儿女,今日是山家”则是对家庭温暖的描绘,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对家庭的珍视与幸福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家庭情感的结合,突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古村墟迥:远离尘嚣的古老村庄。
  2. 川回县郭斜:蜿蜒的河流与村落错落的景象。
  3. 蒲池馀老节:蒲草虽老但仍有生机。
  4. 菊水引新芽:菊花旁边新长出的嫩芽,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5. 卜筑欣成趣:兴致勃勃地选择地点建新家。
  6. 归耕觉有涯:回到田园耕作,感到人生有限。
  7. 迎门顾儿女:迎着门看到儿女,体现家庭的温暖。
  8. 今日是山家:今天的生活就是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菊水引新芽”,将自然与生机相结合。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蒲池”、“菊水”、“儿女”等意象,表现出自然与家庭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家庭的珍视,展现了诗人追求宁静、自然生活的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池:象征着自然的恬静与生命的延续。
  • 菊水:寓意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儿女:代表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村庄特点是什么?

    • A. 现代化
    • B. 偏远、清静
    • C. 繁华喧嚣
    • D. 荒凉
  2. “迎门顾儿女”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向往
    • B. 对家庭的珍视
    • C. 对社会的批判
    • D. 对历史的思考
  3. 诗中提到的“菊水引新芽”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结束
    • B. 生命的希望
    • C. 生活的苦涩
    • D. 追忆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个人的独立与自然的和谐。而元好问的《长寿新居》则更加注重家庭的温暖,展现了对生活的满足感。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渴望脱离喧嚣,返璞归真。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