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23:52: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端伯自承移帅川口有怀风旨无便附信忽领教喜成小诗附便奉呈三首 其三 曹勋 〔宋代〕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 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 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 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
白话文翻译:
我长久地隐居在庵中,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 山林深处隐藏着我的老去与退隐,松竹间滋养着风烟。 遇到的事物原本并不遥远,寻找真理自有一片天地。 怀念故人时,心领神会之处,常常熟读那些描绘山水的篇章。
注释:
- 庵居:指隐居在庵堂或简陋的住所。
- 心形付自然:心灵与自然和谐相处。
- 山林藏老退:山林深处隐藏着作者的老去和退隐生活。
- 松竹养风烟:松树和竹子间滋养着风和烟雾,形容隐居环境的清幽。
- 遇物元非远:遇到的事物原本并不遥远,指自然与人的亲近。
- 寻真自一天:寻找真理自有一片天地,指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 怀人会心处:怀念故人时,心领神会之处。
- 熟诵见山篇:常常熟读那些描绘山水的诗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得知曾端伯移任川口时,因无法直接通信而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念和喜悦之情。诗中反映了作者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自然和谐,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满足。诗中“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一句,以山林、松竹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老去和退隐心态。“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隐逸生活中的精神自由和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友情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作者自述长久隐居,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
- “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山林深处隐藏着作者的老去和退隐生活,松竹间滋养着风和烟雾。
- “遇物元非远,寻真自一天。”:遇到的事物原本并不遥远,寻找真理自有一片天地。
- “怀人会心处,熟诵见山篇。”:怀念故人时,心领神会之处,常常熟读那些描绘山水的篇章。
修辞手法:
- 比喻:“山林藏老退”比喻作者的隐居生活和老去的心态。
- 拟人:“松竹养风烟”赋予松竹以生命,形容环境的清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山林藏老退,松竹养风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隐逸生活中的精神自由和超脱。
意象分析:
- 山林:象征隐居的地点,也代表作者的老去和退隐心态。
- 松竹:象征清幽的环境,也代表作者的精神追求。
- 风烟: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林藏老退”一句,作者用什么来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 A. 山林 B. 松竹 C. 风烟 D. 自然 答案:A
-
诗中“松竹养风烟”一句,作者用什么来象征隐居环境的清幽? A. 山林 B. 松竹 C. 风烟 D. 自然 答案:B
-
诗中“遇物元非远”一句,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自然与人的亲近 B. 寻找真理的困难 C. 隐居生活的孤独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作者的精神追求。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曹勋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与友人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比较不同诗人的隐逸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