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眺望》

时间: 2025-01-10 15:10:04

江淮万里天,历历在楼前。

对景独登览,因思几变迁。

云横秋水外,鸟度夕阳边。

倦倚阑干北。

令人思黯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淮万里天,历历在楼前。
对景独登览,因思几变迁。
云横秋水外,鸟度夕阳边。
倦倚阑干北。令人思黯然。

白话文翻译:

在江淮的天空下,远处的景色一览无余。
独自一人在楼上欣赏风景,思绪不禁浮现出往日的种种变迁。
云彩横在秋水之外,鸟儿飞过夕阳的边际。
我倦倚在北边的栏杆上,心中不免感到一阵忧伤。

注释:

  • 江淮:指长江与淮河的交汇地区,象征着广阔的江河景观。
  •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 对景:面对风景。
  • 独登览:独自一人登高远望。
  • 因思几变迁:因此想起多少变迁。
  • 云横:云层横亘。
  • 秋水:指秋天的江水,给人以清凉之感。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涉及历史典故,但“云横秋水”描绘了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夕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暗喻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江淮的某一处楼阁,作者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借景抒情,反映出对人生变化的感慨,可能是出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思索。

诗歌鉴赏:

《多景楼眺望》通过对江淮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首联“江淮万里天,历历在楼前”以宏大的视野开篇,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诗人站在楼前,俯瞰着广袤的江河,既有自然的壮观,又引发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思考。随后的“对景独登览,因思几变迁”,则进一步深入,表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接着,“云横秋水外,鸟度夕阳边”,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黄昏,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云与水的交汇,鸟与夕阳的相伴,形成了自然的和谐却又让人感到孤寂。最后一句“倦倚阑干北,令人思黯然”,表达了诗人疲惫不堪的情绪,倚靠栏杆,思绪万千,内心的黯然愈发明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变迁的不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淮万里天,历历在楼前: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诗人置身于高楼之上,感受到无尽的辽阔。
    • 对景独登览,因思几变迁:独自欣赏美景时,思绪自然飘回到往昔,感慨时光变迁。
    • 云横秋水外,鸟度夕阳边: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云彩与水面相互映衬,鸟儿在黄昏中飞翔。
    • 倦倚阑干北,令人思黯然:诗人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考和忧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横秋水外”,云彩与水的描写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对仗:首联与次联均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索。

意象分析:

  • 江淮: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历史的沉淀。
  • 云与秋水:代表着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美好时光的流逝。
  • 阑干: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同时也是一种孤独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江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与淮河交汇处
    • B. 黄河与淮河交汇处
    • C. 珠江与长江交汇处
  2. 诗人在楼上独自眺望时,思考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过往的变迁
    • C. 未来的希望
  3. 诗中的“倦倚阑干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景的欣赏,但王之涣更多地着重于壮阔的情感,而陈郁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沉思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