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时间: 2025-01-27 03:36:31

一春种得牡丹成。

那知君遽行。

东君也自没心情。

夜来风雨声。

追间阔,数清明。

不应歌渭城。

只愁河畔草青青。

却须离绪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作者:赵彦端 〔宋代〕

一春种得牡丹成。
那知君遽行。
东君也自没心情。
夜来风雨声。
追间阔,数清明。
不应歌渭城。
只愁河畔草青青。
却须离绪生。

白话文翻译

春天一季的辛苦,终于种出了盛开的牡丹,
却不知你匆匆离去。
春天的主宰东君也感到无心情。
昨夜的风雨声中,
想起清明时节的追思,
不应再歌唱渭城的离愁。
只因河边的草又绿了,
心中却不得不生出离别的绪情。

注释

  • 牡丹:一种花卉,象征富贵、繁荣。
  • 东君:指春天的神,象征春的气息。
  • 渭城:指渭水边的城市,常用作离别的象征。
  • 清明: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时节,常与思念、离别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词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爱情的细腻感受和对离别的伤感。赵的词风较为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际,却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反映了作者在情感上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鉴赏

《阮郎归》是一首典型的宋词,抒发了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春天的依依不舍。开篇提到“春种牡丹成”,象征着繁华与希望。然而接下来的“那知君遽行”,则瞬间转入悲伤的情绪,表现了对爱人的不舍和无奈。东君的无心情,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也因离别而失色,营造出一种非常浓厚的离愁氛围。

夜里的风雨声更是增添了诗的沉重感,似乎在诉说着心中的不安与惆怅。诗中提到的清明,既是时节的指代,也是思念的引子,清明时节人们往往会思念故人,诗人将这种思绪巧妙地与离别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结尾的“河畔草青青”,用绿草的生机与作者心中的离绪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生离死别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思念,催人泪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春种得牡丹成”:描绘了春天的辛勤与期盼,牡丹的盛开象征着美好的希望。
  • “那知君遽行”:表达了对爱人匆匆离去的无奈与遗憾。
  • “东君也自没心情”:春天的主宰也因离别而失去心情,象征着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夜来风雨声”:风雨声加重了离别的愁苦,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追间阔,数清明”:清明时节的追思,带出对离别的感慨。
  • “不应歌渭城”:渭城本是离别之地,不应再歌唱,传达出对过往的哀悼。
  • “只愁河畔草青青”:生机盎然的自然与心中的愁苦形成对比,揭示了生命的无常。
  • “却须离绪生”:无论如何,离别的情绪是无法避免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的盛开比作美好的希望。
  • 拟人:东君的心情被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韵律优美,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伤感,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它不仅是对离别的哀伤,更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繁荣与美好,代表着爱情的甜美。
  • 东君: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风雨:象征离别带来的痛苦。
  • 清明:思念与追忆的时节,体现人对过往的无尽感慨。
  • 青青草: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牡丹”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富贵与繁荣
    C. 悲伤

  2. “东君”是指谁? A. 冬天
    B. 春天的神
    C. 夏天

  3. 诗中提到的“清明”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庆的节日
    B. 思念故人的情感
    C. 农忙的时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对比赵彦端的《阮郎归》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但赵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意象,表现清明时节的思绪,而李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与风格特点。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