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胡氏南园精舍》
时间: 2025-01-11 23:5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胡氏南园精舍
作者:黎廷瑞
平泉竹石堕荒芜,
金谷池台莽废墟。
今古茫茫竟谁屋,
乾坤呐呐有吾庐。
溪山围座醉留客,
灯火隔林闻读书。
此乐输君先一著,
故园吾已赋归与。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平泉,竹林与石头显得破败无比;金谷里的池塘和台阶也都沦为荒草丛生的废墟。如今和往昔的景象都模糊不清,到底有谁能分清这是谁的家园?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有我的居所依然安然存在。溪水和山峦环绕着这处精舍,令我醉心地留住了客人;在灯光的照耀下,隔着树林仍能听到读书的声音。这份快乐,我原本要先送给君子,但故乡的情怀我已经赋予归去。
注释
- 平泉:指的是一个环境清幽的地方,象征着隐逸和宁静。
- 金谷:金谷指的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原是古代名园,后指美好的环境。
- 呐呐:形容声音空旷,回响的样子。
- 吾庐:我的居所,表达了对自己家园的珍视。
- 留客:这里的“留客”指的是不愿让客人离开,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聚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体现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题胡氏南园精舍》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隐居生活中对自然与文化的追求。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以逃避政治纷争,寄情于山水之间。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竹石的破败与池台的废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句子则从宏观的角度反思今古的无常,诗人通过“吾庐”这一自我归属的表达,传达出对家园的珍惜。
在描写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溪山环绕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醉心的宁静,而“灯火隔林闻读书”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求知的生活场景,二者结合,构成了一种和谐美好的隐逸生活画面。最后,诗人将自己的快乐与故乡的情怀结合,展现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淡然态度,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平泉竹石堕荒芜:描绘了一个荒废的自然景象,竹石不再生机勃勃,暗示着环境的恶化。
- 金谷池台莽废墟:金谷的池塘和台阶也荒芜,显示出曾经美好的环境如今的凋零。
- 今古茫茫竟谁屋:在时间的长河中,今昔难辨,谁又能说清这片土地的归属?
- 乾坤呐呐有吾庐:在辽阔的天地之间,只有我的居所依旧存在,表现了对自家园的珍视。
- 溪山围座醉留客:溪水与山峦环绕着我,让我醉心,留住了来访的客人。
- 灯火隔林闻读书:在灯光照耀下,隔着树林,依然能听到读书的声音,强调了文化的氛围。
- 此乐输君先一著:这份快乐原本想先分享给君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
- 故园吾已赋归与:故乡的情感已随诗意寄托于归去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石”、“金谷”等意象,生动描绘自然环境的美与荒凉。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溪山围座”、“灯火隔林”,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反映了在动荡的社会中对宁静与自我归属的追求,以及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石:象征自然的坚韧与清幽。
- 金谷:隐喻美好的环境与人文气息。
- 溪山:代表自然的和谐美。
- 灯火:象征文化与知识的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是: A. 生机勃勃
B. 荒凉凋零
C. 热闹非凡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无所谓
B. 深切怀念
C. 轻松愉快 -
“灯火隔林闻读书”的含义是: A. 隔着树林能听到读书的声音
B. 读书的声音在灯火下消失
C. 读书的声音与灯火无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山中与幽人对酌》: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白更侧重于酒与友的欢聚,而黎廷瑞则着重于自然与读书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隐逸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