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慈姥矶下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33:02

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

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

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

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
作者:陆游

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
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
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
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慈姥矶下的晚泊场景。山峦陡峭,江面空旷,青翠的雾气弥漫而生。来往的客人很多,古今情怀交织不尽。月光破碎,似乎在告诉我江水流急,风声高亢,仿佛听到了悠扬的笛声。小孩们笑着对我说,老人家您不睡觉,等着潮水上涨。


注释:

字词注释

  • 慈姥矶:地名,位于江边的一个小岬角。
  • 峭崖:陡峭的悬崖。
  • 翠霭:青绿的雾气。
  • 漫多:很多,形容数量多。
  • 古今情:古代和现代的情感。
  • 月碎:月光破碎,形容光影斑驳。
  • 儿曹:小孩们的称呼,表示亲切。
  • 潮平:潮水平稳,形容宁静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终生致力于抗金和复国的事业。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的自然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之时,诗人常常以游历和写诗来寄托心中的忧愁与理想,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陆游的《晚泊慈姥矶下二首》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展现了诗人的哲思和人文关怀。开篇“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以鲜明的景象展现了晚泊时分的独特氛围,山与江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

“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在这句中,陆游既表达了对繁忙来往的人群的观察,也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人情的交融。诗人通过“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紧密联系,月光的碎影和清风中的笛声,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更是对人内心情感的共鸣与启示。

最后一句“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则在调皮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世俗的关怀,体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自然景和人文情感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邃的思考,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断峭崖立:描绘了高耸的悬崖,给人一种险峻之感。
  2. 江空翠霭生:江面空荡,青翠的雾气弥漫,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3. 漫多来往客:形容来往的旅客很多,体现了人们的热闹。
  4. 不尽古今情:表达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交流的情感。
  5. 月碎知流急:月光在水面上破碎,暗示江水流动的急促。
  6. 风高觉笛清:高风中传来的笛声清晰悦耳,增强了自然的音韵美。
  7. 儿曹笑老子:小孩子们嬉笑着对老人说,展现了生活的温情。
  8. 不睡待潮平:老人不急于休息,而是等待潮水的平稳,反映了一种宁静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月碎比喻光影的斑驳。
  • 对仗:如“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对称工整。
  • 拟人:儿曹笑老子,赋予小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稳重与高耸,代表着历史的积淀。
  2. :象征流动与变化,体现了时间的无尽。
  3. :象征宁静与思考,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
  4. :象征自由与清新,传达了自然的声音。
  5. 儿曹: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人情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慈姥矶”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名
    C. 一种鸟类
    D. 一种诗体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自然景色
    B. 人生哲理
    C. 爱国情怀
    D. 友情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晚泊慈姥矶下二首》与王维的《鹿柴》均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陆游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交融,而王维则倾向于表现自然的宁静与空灵。陆游的诗中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反映了复杂的人生哲思,而王维则通过简约的意象传达了淡泊的心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文学史》
  • 相关学术论文和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