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

时间: 2025-01-11 14:04:17

不是羲和德泽流,寒乡何处觅温柔。

绝怜天上黄绵袄,大胜人间紫绮裘。

旋挟胡麻随景转,更携书卷与閒谋。

天和妙处谁能会,欲献君王却自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负暄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不是羲和德泽流,寒乡何处觅温柔。
绝怜天上黄绵袄,大胜人间紫绮裘。
旋挟胡麻随景转,更携书卷与閒谋。
天和妙处谁能会,欲献君王却自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温暖与柔情的渴望,并借助自然景象与人间生活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感叹,不是羲和(太阳)的德泽流淌,寒冷的地方又哪里能找到温柔的感受?非常怜惜天空中那件温暖的黄绵袄,远胜于人间的华丽紫绮裘。旋转的胡麻随风景而动,更带着书卷与闲情。天上的妙处,谁能真正理解呢?想要献给君王的美好,却又感到自愧不如。


注释: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象征光明与温暖。
  • 德泽:指恩德和恩惠。
  • 寒乡:指寒冷的地方,象征孤独与凄凉。
  • 黄绵袄:比喻温暖的衣物,象征温暖的环境或情感。
  • 紫绮裘:华丽的衣服,象征人间的奢华与表面。
  • 胡麻:一种植物,象征随风而动的自然景象。
  • 闲谋:代表闲适的思虑与计划。
  • 天和:指自然的和谐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文化繁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此诗写于特立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他渴望温暖与理解,却感到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负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温暖与柔情的渴望。开头两句,诗人以“羲和”引入,展现了对太阳恩泽的向往,暗示了生活中的寒冷与孤独。接着,诗人对比天上的“黄绵袄”和人间的“紫绮裘”,前者象征着真实的温暖,而后者则是浮华的表象,暗示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往往掩盖了真实的情感。

中间的两句写到“旋挟胡麻随景转”,诗人借用胡麻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流动与变化,带着书卷与闲谋,意味着诗人内心的沉思与追求知识的渴望。然而,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种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解之美的渴望,却又因自愧不如而感到羞愧,显示出他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细腻,情感上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展现了姜特立对温暖与理解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是羲和德泽流”:不是羲和的恩泽(阳光)流淌到这里,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
  2. “寒乡何处觅温柔”:在寒冷的地方,哪里可以找到温柔的情感呢?
  3. “绝怜天上黄绵袄”:诗人极其怜惜天空中的黄绵袄,象征温暖与柔和。
  4. “大胜人间紫绮裘”:这种天上的温暖远胜于人间的奢华衣物,暗示对物质的批判。
  5. “旋挟胡麻随景转”:胡麻随风景转动,描绘自然的风动景象。
  6. “更携书卷与閒谋”:携带书卷和闲暇的思考,表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
  7. “天和妙处谁能会”:自然的和谐美妙,谁能真正理解呢?
  8. “欲献君王却自羞”:想要把美好的东西献给君王,却因自愧而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温暖的黄绵袄比作温情的象征。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黄绵袄”与“紫绮裘”。
  • 拟人:自然景象似乎具有生命,能够随风而转动。

主题思想: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温暖与柔情的渴望,以及对人间奢华与真实情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意象分析:

  • 羲和:象征太阳,代表光明与温暖。
  • 黄绵袄:象征温暖的情感与环境。
  • 紫绮裘:象征人间的奢华与浮华。
  • 胡麻:象征自然界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羲和”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月亮
    • B. 太阳
    • C. 星星
    • D. 风
  2. 诗中提到的“黄绵袄”代表了什么?

    • A. 奢华
    • B. 温暖
    • C. 寒冷
    • D. 悲伤
  3. “欲献君王却自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骄傲
    • B. 自愧不如
    • C. 满足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姜特立在《负暄》中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饮酒的快意,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