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答朱记室诗》

时间: 2025-01-11 06:07:23

游扬日色浅。

骚屑风音劲。

寒潭见底清。

风色极天净。

寸阴坐销铄。

千里长辽逈。

桃李尔繁华。

松柏余本性。

故心不存此。

高文徒可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暮秋答朱记室诗 何逊 〔南北朝〕

游扬日色浅。骚屑风音劲。 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 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逈。 桃李尔繁华。松柏余本性。 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

白话文翻译:

秋日的阳光显得柔和而淡薄,风声萧瑟而有力。 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天空的风色无比纯净。 片刻的光阴在静坐中消逝,千里的距离显得遥远。 桃李花儿你虽繁华,松柏却保留着我的本性。 旧日的情感已不复存在,高雅的诗文只能空吟咏。

注释:

  • 游扬:形容阳光柔和、淡薄。
  • 骚屑:形容风声萧瑟。
  • 风音劲:风声有力。
  • 寒潭:寒冷的潭水。
  • 风色极天净:天空的风色无比纯净。
  • 寸阴坐销铄:片刻的光阴在静坐中消逝。
  • 长辽逈:形容距离遥远。
  • 桃李尔繁华:桃李花儿你虽繁华。
  • 松柏余本性:松柏却保留着我的本性。
  • 故心不存此:旧日的情感已不复存在。
  • 高文徒可咏:高雅的诗文只能空吟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逊,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逊在暮秋时节写给朱记室的答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繁华与本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暮秋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诗中“游扬日色浅”与“骚屑风音劲”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秋日的柔和,又突出了风声的萧瑟。“寒潭见底清”与“风色极天净”进一步以清澈的潭水和纯净的天空,加深了秋日的宁静与深远。后两句通过对桃李与松柏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与本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坚守本心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游扬日色浅。”:形容秋日的阳光柔和而淡薄。
  2. “骚屑风音劲。”:形容风声萧瑟而有力。
  3. “寒潭见底清。”: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
  4. “风色极天净。”:天空的风色无比纯净。
  5. “寸阴坐销铄。”:片刻的光阴在静坐中消逝。
  6. “千里长辽逈。”:形容距离遥远。
  7. “桃李尔繁华。”:桃李花儿你虽繁华。
  8. “松柏余本性。”:松柏却保留着我的本性。
  9. “故心不存此。”:旧日的情感已不复存在。
  10. “高文徒可咏。”:高雅的诗文只能空吟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桃李尔繁华”与“松柏余本性”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繁华与本性的思考。
  • 拟人:“游扬日色浅”中的“游扬”赋予日色以动态,增强了形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暮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繁华与本性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桃李与松柏的对比,体现了坚守本心的态度,传达了对高雅诗文的向往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扬:柔和的阳光。
  • 骚屑:萧瑟的风声。
  • 寒潭:清澈的潭水。
  • 风色:纯净的天空。
  • 桃李:繁华的象征。
  • 松柏:本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扬日色浅”形容的是什么? A. 强烈的阳光 B. 柔和的阳光 C. 深沉的阳光 D. 明亮的阳光

  2. “骚屑风音劲”中的“骚屑”是什么意思? A. 平静 B. 萧瑟 C. 温暖 D. 柔和

  3. 诗中“寒潭见底清”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潭水浑浊 B. 潭水清澈 C. 潭水温暖 D. 潭水深邃

  4. “桃李尔繁华”与“松柏余本性”形成了什么对比? A. 繁华与本性 B. 温暖与寒冷 C. 明亮与暗淡 D. 平静与动荡

答案:

  1. B
  2. B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兴八首》:与何逊的这首诗相比,杜甫的诗更加沉郁顿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何逊诗集》:收录了何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何逊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何逊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