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庭内景经》尾,并叙》
时间: 2025-01-26 07:3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黄庭内景经》尾,并叙
苏轼
太上虚皇出灵篇,黄庭真人舞胎仙。
髯耆两卿相后前,丱妙夹侍清且妍。
十有二神服锐坚,巍巍堂堂人中天。
问我何修果此缘,是心朝空夕了然,
恐非其人世莫传。殿以二士苍鹄骞,
南随道师历山渊。山人迎笑喜我还,
问谁遣化老龙眠。
白话文翻译
太上虚皇发出灵的篇章,黄庭真人在舞动胎仙。
两位长者相对而立,恍如妙人的侍女,清丽而妍丽。
十二位神明身着锋利而坚固的法衣,
高高在上,宛如人间的天庭。
有人问我修行的缘由,我心中早已明了,
恐怕在世上无人能传达。殿中那两位苍鹰飞升,
南下随道士游历山川。山人迎来微笑,喜我归来,
问谁让老龙沉睡于此?
注释
- 太上虚皇:道教中的最高神灵。
- 黄庭真人:道教的高人,传说有极高的修为。
- 髯耆:指白发苍苍的长者。
- 丱妙:形容女子的美丽。
- 十有二神:指道教中常见的十二位神明。
- 苍鹄:苍色的大雁,象征飞升。
- 老龙:传说中的龙,象征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词人、散文家和书法家,属于北宋时期的重要文化人物。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兼具豪迈与细腻,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哲学、自然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结合道教的思想,表现了他对道教修行的理解与体悟。背景中反映出苏轼对生死、修行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苏轼的《书《黄庭内景经》尾,并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深刻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追求。诗中提到的“太上虚皇”和“黄庭真人”,象征着道教的最高理想和修行目标,表达了他对灵魂升华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诗人通过描绘两位长者和神明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之上的精神追求。在“问我何修果此缘”中,诗人自问自答,表明他对修行的领悟与心灵的宁静,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提到“山人迎笑喜我还”,呈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仿佛超然于世的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道教经典的回应,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索,体现了苏轼的智慧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太上虚皇出灵篇:描绘高层次的道教经典,表明修行的出处。
- 黄庭真人舞胎仙:展现真人的超凡脱俗,象征修行的境界。
- 髯耆两卿相后前:长者的形象代表智慧与经验。
- 丱妙夹侍清且妍:突出美的意象,营造出神圣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髯耆两卿相后前,丱妙夹侍清且妍”,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十有二神服锐坚”,将神明与人间的力量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道教修行的追求与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太上虚皇:象征道教的最高理念,追求灵魂的升华。
- 黄庭真人:代表道教的修行人,追求长生与智慧。
- 山人:象征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的《书《黄庭内景经》尾,并叙》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道教修行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
诗中提到的“黄庭真人”象征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道教的高人
C. 传说的神兽
D. 诗人的师父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苏轼的《书《黄庭内景经》尾,并叙》与李白的《庐山谣》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探索,但苏轼更注重道教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在豪放中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