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章甫》
时间: 2025-01-26 05:1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
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
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
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
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
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
罢官昨日今如何。
白话文翻译:
四月的南风吹拂,大麦已黄,枣花还未凋落,桐树的叶子愈发茂盛。青山早晨离别,傍晚又能见到,马儿嘶鸣出门,思念着故乡。陈侯的立身之道何其坦荡,虬须、虎眉,面容依旧显得威武。腹中藏书万卷,他宁愿不屈服于草莽之中。东门酒肆饮酒作乐,心中轻松万事如同鸿毛。醉卧其中,竟不知白天已逝,有时只空望孤云飘高。长河的浪头与天色相接,渡口停舟无法渡过。郑国的游子未能回到家,洛阳的旅人空自叹息。听闻故乡的朋友相识甚多,罢官之后,今日又该如何自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风:春天的风,温暖而湿润。
- 大麦黄:指大麦成熟,显示出丰收的景象。
- 虬须:形容鬓发如龙须般卷曲,显得威武。
- 草莽:指草野,象征着庸俗、不被重视的环境。
- 鸿毛:比喻轻微的事物。
典故解析:
- 郑国游人:指郑国的游子,历史上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代表对故乡的思念。
- 罢官:古代官员辞去职务,回归隐居生活,表达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701-762年),唐代诗人,字梦符,号青丘,生于河南,后迁居长安。他以豪放洒脱的风格和清新自然的题材而受到赞誉,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颀送别好友陈章甫之际,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生活的感悟。陈章甫作为一位朋友,李颀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其理想与志向的钦佩,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哲思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送陈章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李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友人的品格,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深的敬意。开头几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南风、成熟的大麦、盛开的花朵,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观察,更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接着,诗人由自然转入对友人的描述,赞美陈侯的气度和志向,强调其胸怀壮志、不屈服于庸俗的精神。这种对比,既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也在潜移默化中流露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酒与醉的意象构成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尽管外界变化无常,内心却依然保持一份淡然。最后,诗人通过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月南风大麦黄:四月的南风吹来,大麦已经成熟,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 枣花未落桐叶长:枣花还未凋谢,桐树的叶子愈加茂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青山朝别暮还见:早上告别青山,傍晚又能看到,表现出与故乡的紧密联系。
- 嘶马出门思旧乡:马嘶鸣出门,思念故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轻万事如鸿毛”,比喻心态的淡然。
- 对仗:如“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青山:代表故乡的熟悉与情感。
- 酒:象征放松与欢聚的时刻。
- 孤云:象征对理想的追求与孤独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风”代表什么季节?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
“心轻万事如鸿毛”中的“鸿毛”用来比喻什么?
A. 重要的事情
B. 轻微的事情
C. 失去的爱
D. 过去的时光 -
诗中提到的“郑国游人”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游子?
A. 魏国
B. 魏国
C. 齐国
D. 郑国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别》 王之涣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而李颀的《送陈章甫》则更强调对友人的品格与理想的赞美,情感更为深沉。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但在意象和情感层次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颀诗集注释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