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雪晴送王宁》

时间: 2025-02-04 16:15:42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白话文翻译:

少室山上,众多山峰中有几座是分开的,一座山在阳光下显得晴朗,另一座则披着雪白的衣裳。隔着城市,半山的青松连绵起伏,素色的山峦层层叠叠,仿佛千万重。过景的光线斜斜地倾洒而来,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白云似乎快要消散,却又难以容纳这些景象。同行者与我在这幽静的境界中游玩,北风凛冽,吹得衣服刺骨的寒冷。惜别之时在浮桥上驻马,我抬头试图遥望那南山的轮廓。

注释:

  • 少室:指少室山,位于河南,因山体形状而得名。
  • :山峰,指高耸的山。
  • 隔城:指远离城市的山。
  • 青松:常绿的松树,象征坚韧。
  • 素色:指白色或无色,形容雪的颜色。
  • 峨峨:形容山势高耸。
  • 过景:光线经过的景象。
  • 切切:形容风吹得很紧,声音清晰。
  • 惜别:依依惜别之情。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白云欲尽难为容”可理解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景象的留恋,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字希逸,号逸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51年。他是“初唐四杰”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著称。李颀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乡土、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李颀因友人王宁赴任而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展现了少室山的美丽与清冷,反映出诗人在友人即将离去时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少室雪晴送王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少室山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将离去的惆怅。开篇“少室众峰几峰别”便引人入胜,山峰的分隔如同人际关系中的疏离,接下来的“晴见一峰雪”则通过光与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的画面感。

诗中描绘了隔城的青松以及层峦叠嶂的壮丽,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这种对比与衬托,形成了诗歌意境的深邃与开阔。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目光从山景转向自己,表达出在北风中感受到的寒冷,这不仅是对气候的描述,也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最后两句“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李颀成功地将离别的苦涩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室众峰几峰别:少室山有几座峰峦彼此分开。
  2. 一峰晴见一峰雪:一座山在阳光下显得晴朗,另一座则披着白雪。
  3. 隔城半山连青松:半山的青松与城市相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 素色峨峨千万重:素色的山峦层层叠叠,景象壮丽。
  5. 过景斜临不可道:光线斜洒而来,难以用语言表达。
  6. 白云欲尽难为容:白云似乎快要消散,却又难以容纳。
  7. 行人与我玩幽境:同行者与我在这幽静的场所游玩。
  8. 北风切切吹衣冷:北风凛冽,衣服被吹得寒冷。
  9. 惜别浮桥驻马时:在浮桥上驻马时感到惜别。
  10. 举头试望南山岭:抬头试图远望南山的轮廓。

修辞手法:

  • 对比:晴与雪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多样性。
  • 意象:青松、白云、北风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氛围。
  • 拟人:云欲尽的表达,使自然景象富有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人际关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高远与孤独。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青的生命力。
  • 白云:象征流动与短暂的美好。
  • 北风:象征冷酷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少室众峰几峰别”中的“别”字意思是? A. 分开
    B. 离开
    C. 交汇
    D. 结合

  2. 诗中“白云欲尽难为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自然的赞美

  3. “北风切切吹衣冷”中,北风的形象主要是? A. 友好的
    B. 凶猛的
    C. 冷酷的
    D. 温暖的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以山水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更强调壮丽的气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对旅途的期待与对景色的赞美,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颀的相关研究论文与传记。